百度小说 www.bdxs.cc,阿弥陀佛么么哒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父亲找到老谢的时候,已是两个月后。那时他已辍学出走,沿着铁路跑到了省城昆明,在凉亭村里当了搬运工。凉亭村是昆明火车货运站所在地,老谢在这里当童工,上百斤的大米麻袋搬上搬下,一天10元钱。
成人搬运工是20元。
父亲找到老谢时,正逢午饭时间,别人蹲在麻袋旁吃饭,他趴在麻袋上铺开一张纸,正在写着些什么。
手腕粗的扁担拍在老谢脊梁上,父亲下死力打他,第一下就打出了血。老谢跑,终究被打倒在麻袋堆里。他举起胳膊抵挡,用攥着的那张纸当盾牌,他哭喊:我做错什么了?!我写诗有错吗?!
父亲不说话,只是一味打他,宗族间械斗一样狠心。手被打青,失去了知觉,皱巴巴的纸片飘落。
上面的诗歌刚刚起了一个标题——《我来到了省城昆明,我可以有理想了吗?》
其实,童工老谢并没有真正去到昆明。他去的昆明没有翠湖,没有春城路,没有金马碧鸡坊。只有凉亭村的货运站,和货运站的麻袋堆。
(五)
老谢的理想真正发芽,是在1999年。1999年发生了几件事。
老谢震撼了巧家县回龙村,老谢轰动了昭通教育学院,以及,父亲再次对老谢动了手。
震撼回龙村的,是老谢被昭通教育学院录取的消息,这是村子里有史以来第一个。父亲买来带过滤嘴的纸烟,站在村口见人就发,女人也发一根,小孩子也发一根。
人们敬畏地接过他的烟,说不定,将来这会是个大人物的父亲啊。
山民对大人物的理解很质朴,能不靠在地里刨食的就算是大人物。
他们并不知道,昭通教育学院不过是中专,毕业的学生大多依旧要回到山村,一辈子当个乡村教师。
虽然只是中专,但昭通教育学院的生活也足以让老谢震撼。首先是学费,4500元,全家人几乎集体去卖血。
其次是音乐,高年级有个乐队,留着长发弹着吉他,这简直是老谢活了十几年见过的最洋气的人。
乐队翻唱的是流行歌曲,老谢爱听,迅速地全都学会了。他们夸老谢山腔山调嗓子好,老谢帮他们搬东西扛乐器,小杂役一样围着他们转。
他心想,我们应该是同类吧?我写诗歌,他们唱歌,我们的理想应该是一样的吧……他渴望融入他们,渴望和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但不敢直接拿着笔记本去当投名状。
老谢曲线救国,恳求乐队主唱教他吉他。主唱答应了,但有个条件:他让老谢先买下他那把不用的二手吉他。
二手吉他卖300元,老谢没舍得买。但一个学期后,他学会了吉他,而且明显弹得比主唱好。300元他没有,但他有30元,小书摊上可以买好几本二手的吉他入门教材。小台球厅里有免费练习的吉他,只要他每天扛着扫帚去打扫地面。
那时候,他试着把写下的诗变成歌词,再套进和弦:
站在高山顶上放声吼吧什么事都不去想它到海边去看一看日出和浪花自由的海鸥自由地飞吧什么都不怕……
学会了吉他,乐队反而疏远了老谢。他们甩着长发,在女同学面前说:老谢那模样像杀猪的一样,他弹的那叫什么啊?完全是野路子,他又不是明星,有什么本事还自己写歌。他们也都还是孩子,或许在他们眼里,只要能发行专辑的,都算是明星。
老谢明白了,他们不是同类,一千多人的校园里,没人是他的同类。万幸,他心想,我没和人们说起过自己的那个理想。但老谢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只有明星才能写歌?凭什么长得不好看就没资格唱歌?
还有一件事情,他想不明白。前途摆在面前:一个默默无闻的山区小学老师。虽然放下锄头拿起了粉笔,但还是要在大山里待一辈子。没人敢不尊敬老师这份职业,老谢也不敢,但他不明白为何面前只有这一个人生选项:
凭什么我只能这么去活?
学院里能借阅到杂志,老谢时常在阅读室里发呆,为什么那些光鲜靓丽的人可以有机会走入丰富多彩的世界,为什么我这种金沙江畔的穷孩子就活该困死在穷乡僻壤?
这仿佛是两个世界,前者是主角,后者只能旁观。前者轻易可以构设的人生理想,后者只能永生奢望。世界是不公平的,他慢慢地明白,起点不同,人生的丰满程度就不同,谁让我穷呢,只能认命。有时候他倔起来:凭什么只能过这样的生活,穷孩子就没权利做梦吗?!如果拿我全部的青春去赌一场呢?!只是想要一个做梦的权利,只是想要一个选择的权利,只要肯让我去触碰一下这种权利,最后输了我也认了!
2000年6月的一个午后,老谢从阅读室的木凳上起身,收拾好书包,将面前的书籍小心地摆回书架,他轻轻地走了出去。径直走,一直走出了校门,从此再也没有回头。
老谢的举动当时轰动了校园,有人说他傻B,有人说他牛B。有人说他去了昆明,在呈贡的冷库里做蔬菜包装,裹着厚厚的军大衣,眉毛上一层白霜。有人说他去了一个砖厂,打坯、码砖、烧砖、出窑,据说他的头发全卷曲了,窑里温度高。
父亲在砖厂找到老谢时,他正在推车,八分钱一车。父亲抡起铁锨,他老了,力气小了,被老谢抱住了腰。父子俩抱着腰,怒吼着,摔了一场跤。
父子俩瘫坐在泥巴地里,呼哧呼哧喘气。老谢说:从小到大我没顶撞过你,今天也不是。我只是想自己选一次……父亲坐在地上,满头大汗,他指着远处的高楼大厦,说:你不是生在那里的人,有什么本钱住进那里?人家有人家的皮鞋,你有你的草鞋,你为什么就是不安分?
老谢摇头,说他要的不是那种生活。他说:爸爸,我想当个诗人。他给父亲念诗,诗念完了,他盯着父亲的眼睛看,换回来满眼金星。父亲重重地抽了他一记重重的耳光。父亲当然不知道什么是诗人,他听不懂老谢在说什么,也不想懂。父亲走了。
父亲后来去过一次校园,把老谢所有的东西全部打包带走,连半张纸片都没有落下,每一样东西都是他的血汗。
过年时,老谢托老乡带了800元钱给父母,是他在砖厂挣的血汗钱。他托老乡捎话:爸妈,原谅我,我会好好挣钱养活你们,我也会自己挣钱去实现理想。父亲把钱撕碎,撒在门外。妈妈一张一张... -->>
父亲找到老谢的时候,已是两个月后。那时他已辍学出走,沿着铁路跑到了省城昆明,在凉亭村里当了搬运工。凉亭村是昆明火车货运站所在地,老谢在这里当童工,上百斤的大米麻袋搬上搬下,一天10元钱。
成人搬运工是20元。
父亲找到老谢时,正逢午饭时间,别人蹲在麻袋旁吃饭,他趴在麻袋上铺开一张纸,正在写着些什么。
手腕粗的扁担拍在老谢脊梁上,父亲下死力打他,第一下就打出了血。老谢跑,终究被打倒在麻袋堆里。他举起胳膊抵挡,用攥着的那张纸当盾牌,他哭喊:我做错什么了?!我写诗有错吗?!
父亲不说话,只是一味打他,宗族间械斗一样狠心。手被打青,失去了知觉,皱巴巴的纸片飘落。
上面的诗歌刚刚起了一个标题——《我来到了省城昆明,我可以有理想了吗?》
其实,童工老谢并没有真正去到昆明。他去的昆明没有翠湖,没有春城路,没有金马碧鸡坊。只有凉亭村的货运站,和货运站的麻袋堆。
(五)
老谢的理想真正发芽,是在1999年。1999年发生了几件事。
老谢震撼了巧家县回龙村,老谢轰动了昭通教育学院,以及,父亲再次对老谢动了手。
震撼回龙村的,是老谢被昭通教育学院录取的消息,这是村子里有史以来第一个。父亲买来带过滤嘴的纸烟,站在村口见人就发,女人也发一根,小孩子也发一根。
人们敬畏地接过他的烟,说不定,将来这会是个大人物的父亲啊。
山民对大人物的理解很质朴,能不靠在地里刨食的就算是大人物。
他们并不知道,昭通教育学院不过是中专,毕业的学生大多依旧要回到山村,一辈子当个乡村教师。
虽然只是中专,但昭通教育学院的生活也足以让老谢震撼。首先是学费,4500元,全家人几乎集体去卖血。
其次是音乐,高年级有个乐队,留着长发弹着吉他,这简直是老谢活了十几年见过的最洋气的人。
乐队翻唱的是流行歌曲,老谢爱听,迅速地全都学会了。他们夸老谢山腔山调嗓子好,老谢帮他们搬东西扛乐器,小杂役一样围着他们转。
他心想,我们应该是同类吧?我写诗歌,他们唱歌,我们的理想应该是一样的吧……他渴望融入他们,渴望和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但不敢直接拿着笔记本去当投名状。
老谢曲线救国,恳求乐队主唱教他吉他。主唱答应了,但有个条件:他让老谢先买下他那把不用的二手吉他。
二手吉他卖300元,老谢没舍得买。但一个学期后,他学会了吉他,而且明显弹得比主唱好。300元他没有,但他有30元,小书摊上可以买好几本二手的吉他入门教材。小台球厅里有免费练习的吉他,只要他每天扛着扫帚去打扫地面。
那时候,他试着把写下的诗变成歌词,再套进和弦:
站在高山顶上放声吼吧什么事都不去想它到海边去看一看日出和浪花自由的海鸥自由地飞吧什么都不怕……
学会了吉他,乐队反而疏远了老谢。他们甩着长发,在女同学面前说:老谢那模样像杀猪的一样,他弹的那叫什么啊?完全是野路子,他又不是明星,有什么本事还自己写歌。他们也都还是孩子,或许在他们眼里,只要能发行专辑的,都算是明星。
老谢明白了,他们不是同类,一千多人的校园里,没人是他的同类。万幸,他心想,我没和人们说起过自己的那个理想。但老谢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只有明星才能写歌?凭什么长得不好看就没资格唱歌?
还有一件事情,他想不明白。前途摆在面前:一个默默无闻的山区小学老师。虽然放下锄头拿起了粉笔,但还是要在大山里待一辈子。没人敢不尊敬老师这份职业,老谢也不敢,但他不明白为何面前只有这一个人生选项:
凭什么我只能这么去活?
学院里能借阅到杂志,老谢时常在阅读室里发呆,为什么那些光鲜靓丽的人可以有机会走入丰富多彩的世界,为什么我这种金沙江畔的穷孩子就活该困死在穷乡僻壤?
这仿佛是两个世界,前者是主角,后者只能旁观。前者轻易可以构设的人生理想,后者只能永生奢望。世界是不公平的,他慢慢地明白,起点不同,人生的丰满程度就不同,谁让我穷呢,只能认命。有时候他倔起来:凭什么只能过这样的生活,穷孩子就没权利做梦吗?!如果拿我全部的青春去赌一场呢?!只是想要一个做梦的权利,只是想要一个选择的权利,只要肯让我去触碰一下这种权利,最后输了我也认了!
2000年6月的一个午后,老谢从阅读室的木凳上起身,收拾好书包,将面前的书籍小心地摆回书架,他轻轻地走了出去。径直走,一直走出了校门,从此再也没有回头。
老谢的举动当时轰动了校园,有人说他傻B,有人说他牛B。有人说他去了昆明,在呈贡的冷库里做蔬菜包装,裹着厚厚的军大衣,眉毛上一层白霜。有人说他去了一个砖厂,打坯、码砖、烧砖、出窑,据说他的头发全卷曲了,窑里温度高。
父亲在砖厂找到老谢时,他正在推车,八分钱一车。父亲抡起铁锨,他老了,力气小了,被老谢抱住了腰。父子俩抱着腰,怒吼着,摔了一场跤。
父子俩瘫坐在泥巴地里,呼哧呼哧喘气。老谢说:从小到大我没顶撞过你,今天也不是。我只是想自己选一次……父亲坐在地上,满头大汗,他指着远处的高楼大厦,说:你不是生在那里的人,有什么本钱住进那里?人家有人家的皮鞋,你有你的草鞋,你为什么就是不安分?
老谢摇头,说他要的不是那种生活。他说:爸爸,我想当个诗人。他给父亲念诗,诗念完了,他盯着父亲的眼睛看,换回来满眼金星。父亲重重地抽了他一记重重的耳光。父亲当然不知道什么是诗人,他听不懂老谢在说什么,也不想懂。父亲走了。
父亲后来去过一次校园,把老谢所有的东西全部打包带走,连半张纸片都没有落下,每一样东西都是他的血汗。
过年时,老谢托老乡带了800元钱给父母,是他在砖厂挣的血汗钱。他托老乡捎话:爸妈,原谅我,我会好好挣钱养活你们,我也会自己挣钱去实现理想。父亲把钱撕碎,撒在门外。妈妈一张一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