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万岁约阿希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德国之所以将自己最新型的快速战舰命名为毛奇级,是为了纪念1891年逝世的名将贝恩哈特-冯-毛奇,即普鲁士-德意志帝国历史上功勋卓著的“老毛奇”。在1866年的普奥战争中,老毛奇指挥普军获胜,终结了奥地利在德意志世界的传统领袖地位;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后,老毛奇指挥3个军团迎战法军,在色当之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终结了法国大陆强国和拿破仑三世的王权,直接促成德意志统一,他因此受封伯爵并于次年晋升元帅。
老毛奇的成就不仅在于军事指挥领域,他还缔造了闻名天下的普鲁士总参谋部体制,使参谋部从军事幕僚机构变成了军事指挥、决策机构,并为各国纷纷效仿。值得称道的是,老毛奇的军事思想继承了克劳塞维茨的理论观点,强调战争是政治的继续,重视总参谋部和参谋人员对于组织和完善军队作战指挥的重要作用,强调在军事上要充分认识和运用铁路和电报等最新技术,主张先敌动员、分进合击、快速突破、外线作战和速战速决。在军事建设上,就战争动员、军队编制、作战指挥、武器装备等等问题,都有论述和建树,他的军事理论为日后叱咤欧陆的“闪击战”铺垫了基础。因此,他与俾斯麦一道被人们尊为上帝赐给德意志的“百年礼物”,两人一武一文,为德意志的统一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功勋卓著的老毛奇活到91岁高龄,虽有过一段非常令人羡慕的浪漫婚姻,膝下却无儿女,故而对自己的侄子疼爱有加,视如己出,这便是在毛奇号战列巡洋舰下水仪式上掷瓶的那位陆军将官,人称“小毛奇”的赫尔穆特-冯-毛奇。
在大多数后世人的观念里,小毛奇简直是优柔寡断、中庸无能的代名词,极有可能一举击败法国的施利芬计划,在他的一再修改下最终变得面目全非,以至于德军陷入了西线堑壕战的泥潭,最终拖垮了这个新兴的帝国。若以成败论英雄,小毛奇确实是一个失败的统帅,但以此评定他的能力难免有失公允。事实上,这位生于1848年的德军将领是典型的普鲁士军人,他先后在普鲁士近卫军和总参谋部服役,自1882年起任其叔父的副官,学到了大量的军事参谋知识,接受了大量的军事实践,他推崇叔父一贯提倡的速战速决思想,并多次表示,无论如何必须争取实施机动战,必须进行会战,而绝不能发展成为阵地战。在某些事情的运作上,小毛奇要比施利芬更正确更理智一些。此外,小毛奇还努力与海军司令部协调陆海作战计划,恢复了与同维也纳奥匈帝国总参谋部及其总参谋长弗兰茨-康拉德-冯-赫岑多夫元帅的联系,使得奥匈帝国方面对德军的作战策略有了更多的了解,这对于军事盟国并肩携手作战有着非凡的意义。
与施利芬不同,小毛奇健壮高大,长着一副宽厚的肩膀,他待人和蔼,举止端庄,且具有极为广泛的兴趣爱好。凭借“堂堂的军人形象”,他颇受皇帝的宠信。因而在任命小毛奇为陆军总参谋长时,皇帝声称,德军总参谋部由第二个“毛奇”领导,必会让所有的敌人望而生畏。
能够在军界平步青云,终继瓦德西、施利芬之后登上了令人羡慕的总参谋长之位,小毛奇靠的也不光光是叔父的威名。在与德国皇帝的交往中,他要比自己的先辈们精明得多,他不是一个简单盲目顺从的士兵,也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宫廷侍臣。在接受总参谋长的任命之前,他向皇帝提出了一个先决条件,使皇帝及其侍臣们为之瞠目自他上任之时起,皇帝不得介入任何军队指挥问题,包括总参谋部的大型图上作业或皇家演习。
出乎人们的意料,历来骄横的威廉二世居然痛快地接受了小毛奇的要求。
尽管得到了皇帝的全力支持,但总参谋长这一职务对小毛奇而言可谓千斤重担,因为在伟大先人的丰富遗产面前,他自惭形秽。在培养总参谋部军官的工作中,他不想让任何不熟悉军事情况的人介入。也许他已经看到了,皇帝在人品方面可以赢得人们的尊重,但在军事上却是个门外汉。如果说皇帝已经是一个性格复杂、神经敏感的人,那么小毛奇的性格就更加复杂和敏感。在接任总参谋长之职前,他向皇帝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以军需总监的身份独立自主地领导1905年的大型秋季演习,这其中含有几分验证自我的意思。根据施利芬的评价,演习的结果自然是出色的。小毛奇在上任之初遇到一些困难之后,便以惊人的速度熟悉了他所肩负的繁杂工作,其地位也与日俱增。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他继承的是一个超群绝伦的、打上施利芬烙印的陆军总参谋部。
……
在“毛奇”号下水当天的庆祝晚宴上,提尔皮茨同小毛奇谈起欧洲形势,夏树在侧旁听。这对陆海军首脑皆对德国的战略处境感到担忧,进一步谈及战争的可能性,提尔皮茨显然很关注陆战格局,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德国海军的作战策略。不过,小毛奇显然认为德国陆军在单独面对法*队时有绝对的胜利把握,关键是俄军的动员时间和奥匈帝国的军事作用。只要东线无恙,德军将在西线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然后挥师东进,将俄属波兰纳入德国的领土范围,“解放”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使之成为德国和俄国之间的缓冲地带。
“我们认为英国人不会卷入这场战事,他们乐于看到大陆国家相互拼争,就算他们脑袋想不开非要插手,战争也会在他们的海上封锁奏效之前结束。假如英国派遣他们数量可怜的陆军部队登陆法国,我们强大的右翼兵团会像车轮碾蚂蚁一样把他们碾碎。”小毛奇很有自信地说道。
作为后来人,夏树知道这番论断存在多么大的硬伤,他好意提醒说:“将军阁下,我听说法国人正帮助俄国修筑中部和南部的铁路线,这似乎意味着俄国人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动员和集结兵力,您不担心这点?”
“哈!”小毛奇不以为然地回答... -->>
德国之所以将自己最新型的快速战舰命名为毛奇级,是为了纪念1891年逝世的名将贝恩哈特-冯-毛奇,即普鲁士-德意志帝国历史上功勋卓著的“老毛奇”。在1866年的普奥战争中,老毛奇指挥普军获胜,终结了奥地利在德意志世界的传统领袖地位;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后,老毛奇指挥3个军团迎战法军,在色当之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终结了法国大陆强国和拿破仑三世的王权,直接促成德意志统一,他因此受封伯爵并于次年晋升元帅。
老毛奇的成就不仅在于军事指挥领域,他还缔造了闻名天下的普鲁士总参谋部体制,使参谋部从军事幕僚机构变成了军事指挥、决策机构,并为各国纷纷效仿。值得称道的是,老毛奇的军事思想继承了克劳塞维茨的理论观点,强调战争是政治的继续,重视总参谋部和参谋人员对于组织和完善军队作战指挥的重要作用,强调在军事上要充分认识和运用铁路和电报等最新技术,主张先敌动员、分进合击、快速突破、外线作战和速战速决。在军事建设上,就战争动员、军队编制、作战指挥、武器装备等等问题,都有论述和建树,他的军事理论为日后叱咤欧陆的“闪击战”铺垫了基础。因此,他与俾斯麦一道被人们尊为上帝赐给德意志的“百年礼物”,两人一武一文,为德意志的统一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功勋卓著的老毛奇活到91岁高龄,虽有过一段非常令人羡慕的浪漫婚姻,膝下却无儿女,故而对自己的侄子疼爱有加,视如己出,这便是在毛奇号战列巡洋舰下水仪式上掷瓶的那位陆军将官,人称“小毛奇”的赫尔穆特-冯-毛奇。
在大多数后世人的观念里,小毛奇简直是优柔寡断、中庸无能的代名词,极有可能一举击败法国的施利芬计划,在他的一再修改下最终变得面目全非,以至于德军陷入了西线堑壕战的泥潭,最终拖垮了这个新兴的帝国。若以成败论英雄,小毛奇确实是一个失败的统帅,但以此评定他的能力难免有失公允。事实上,这位生于1848年的德军将领是典型的普鲁士军人,他先后在普鲁士近卫军和总参谋部服役,自1882年起任其叔父的副官,学到了大量的军事参谋知识,接受了大量的军事实践,他推崇叔父一贯提倡的速战速决思想,并多次表示,无论如何必须争取实施机动战,必须进行会战,而绝不能发展成为阵地战。在某些事情的运作上,小毛奇要比施利芬更正确更理智一些。此外,小毛奇还努力与海军司令部协调陆海作战计划,恢复了与同维也纳奥匈帝国总参谋部及其总参谋长弗兰茨-康拉德-冯-赫岑多夫元帅的联系,使得奥匈帝国方面对德军的作战策略有了更多的了解,这对于军事盟国并肩携手作战有着非凡的意义。
与施利芬不同,小毛奇健壮高大,长着一副宽厚的肩膀,他待人和蔼,举止端庄,且具有极为广泛的兴趣爱好。凭借“堂堂的军人形象”,他颇受皇帝的宠信。因而在任命小毛奇为陆军总参谋长时,皇帝声称,德军总参谋部由第二个“毛奇”领导,必会让所有的敌人望而生畏。
能够在军界平步青云,终继瓦德西、施利芬之后登上了令人羡慕的总参谋长之位,小毛奇靠的也不光光是叔父的威名。在与德国皇帝的交往中,他要比自己的先辈们精明得多,他不是一个简单盲目顺从的士兵,也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宫廷侍臣。在接受总参谋长的任命之前,他向皇帝提出了一个先决条件,使皇帝及其侍臣们为之瞠目自他上任之时起,皇帝不得介入任何军队指挥问题,包括总参谋部的大型图上作业或皇家演习。
出乎人们的意料,历来骄横的威廉二世居然痛快地接受了小毛奇的要求。
尽管得到了皇帝的全力支持,但总参谋长这一职务对小毛奇而言可谓千斤重担,因为在伟大先人的丰富遗产面前,他自惭形秽。在培养总参谋部军官的工作中,他不想让任何不熟悉军事情况的人介入。也许他已经看到了,皇帝在人品方面可以赢得人们的尊重,但在军事上却是个门外汉。如果说皇帝已经是一个性格复杂、神经敏感的人,那么小毛奇的性格就更加复杂和敏感。在接任总参谋长之职前,他向皇帝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以军需总监的身份独立自主地领导1905年的大型秋季演习,这其中含有几分验证自我的意思。根据施利芬的评价,演习的结果自然是出色的。小毛奇在上任之初遇到一些困难之后,便以惊人的速度熟悉了他所肩负的繁杂工作,其地位也与日俱增。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他继承的是一个超群绝伦的、打上施利芬烙印的陆军总参谋部。
……
在“毛奇”号下水当天的庆祝晚宴上,提尔皮茨同小毛奇谈起欧洲形势,夏树在侧旁听。这对陆海军首脑皆对德国的战略处境感到担忧,进一步谈及战争的可能性,提尔皮茨显然很关注陆战格局,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德国海军的作战策略。不过,小毛奇显然认为德国陆军在单独面对法*队时有绝对的胜利把握,关键是俄军的动员时间和奥匈帝国的军事作用。只要东线无恙,德军将在西线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然后挥师东进,将俄属波兰纳入德国的领土范围,“解放”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使之成为德国和俄国之间的缓冲地带。
“我们认为英国人不会卷入这场战事,他们乐于看到大陆国家相互拼争,就算他们脑袋想不开非要插手,战争也会在他们的海上封锁奏效之前结束。假如英国派遣他们数量可怜的陆军部队登陆法国,我们强大的右翼兵团会像车轮碾蚂蚁一样把他们碾碎。”小毛奇很有自信地说道。
作为后来人,夏树知道这番论断存在多么大的硬伤,他好意提醒说:“将军阁下,我听说法国人正帮助俄国修筑中部和南部的铁路线,这似乎意味着俄国人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动员和集结兵力,您不担心这点?”
“哈!”小毛奇不以为然地回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