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 327.0327.$ (1/2)
百度小说 www.bdxs.cc,帝王之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总有一批人意识到了时代的洪流,纵然是天子也无法管控,唯有努力的搭建堤岸,理顺方向,才能让这洪流不至于泛滥。
而让长河逆流?让江水阻绝?
除非再来一场没有胜者,谁也无法掌控的常年战争,将这片土地炸烂推平,才有可能暂时退回当年。然而南伐战争刚刚结束,大邺正是兵力强盛,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再有这般的全国战争了。
殷胥跪坐在高堂之上,手指敲了敲臂搁的边缘,道:“不过宋舍人所说的担忧也算属实,大邺民间的弊端也并不少,新的事物太多,朝臣了解并规范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新事物诞生的速度。崔宰,你怎么看?”
殷胥又恢复了语气平静事不关己的样子。
崔南邦刚刚一番话已经震得群臣哑口无言,心潮澎湃了。连崔季明也惊诧,虽然她知道这位流氓堂叔确实有本事,却没想到散漫的样子下居然也有这一面。
宋晏也没有想到崔南邦会开口这样说,他发现自己的确是小瞧了这个并不锋芒毕露的酒仙宰相。大邺挂宰相之名的大臣并不是一人,大抵有四到五人左右,但与皇帝的亲疏关系不同,在政事堂的地位也稍有差别;崔南邦算是宰相之首,平日里跟圣人接触最频繁。圣人一向以善于识人励精图治为名,怎么可能会随随便便任用宰相。
然而更让他心惊的是圣人的态度。圣人是远在南地洞悉了一切?
到底这是局还是机会?
崔南邦面朝宋晏,拱手道:“既然有问题,自然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从根上否定。斩草除根是用来对付敌人的,不是用来治国的。宋舍人说破富户以济平民,为的是平均,那不如诸位也罢官归家种地去吧,大邺官制以富养廉,诸位的月俸拿出去够买不知道多少地,凭什么诸位科考上来的官员就可以拿这么多银子,百姓就要低头哈腰的种地不可?”
宋晏没有开口,旁人先接口道:“我们这些人纵然是出身寒门,寒窗苦读多少年才有今日!崔相公这是要否认我们这些士子的努力么?”
崔南邦面上是跟喝醉了般眯眼笑了:“那富户便不是通过自己努力富起来的了?如今天下富户数量约是二十年前的十倍不止,他们上数一两代或者就这一代,哪个不是自己努力赚来的钱。关中有小农攒钱以收廉价土地,以古法养地,善待佃农,迎合城内需求养桑种花来买卖,渐成地主;京有村妇善羹汤,开铺市日夜经营,名声大振成富户;汴有木匠拿马尾做牙刷子沿街叫卖,质优价低而取胜,凭手艺致富,如今三套宅院在汴州。这些人的银钱,是他们自己的,朝廷有何资格掠取平分!就像站在这里的无数进士,是凭着自己本事到今天!”
宋晏脸色微微一变,他道:“百姓富户中才有多少资产,崔相何必这样换言。臣说的是那些大农富工豪贾指甲,宫室甚广,观楼极高,摆贵族排场,尽无穷之奢!有他们高枕无忧挥金如土之奢,为何不用来为朝廷强兵利将!”
崔南邦笑:“他们难道没纳过税给朝廷么,更何况强兵利将,大邺难道还缺军费?”他转头问向兵部道:“敢问尤尚书,大邺如今兵力如何?”
尤朝愣了一下,没想到扯到自己:“大邺如今总兵量不及肃宗时期,但各地几乎没有府兵残余,因奉行精兵政策,去年工部的甲、刀、弓产量又是前朝两三倍,北方四座大营骑兵配马率为一人两马至三马,整套配甲率不算布甲上布甲,达到八成以上。配弓率,配铁甲率均是百年来最高。”
说几句来,他自己也心生自豪之感:“当年说凉州、朔方两座大营是大邺装备最精良的军队,这两座大营的骑兵比例较十年前提高了两成。包括南方正要组建的台州水军、广州海军,之前的刘家水军,装备的精良都已经和凉州大营达到差不多的水平。”
南邦转脸:“钱尚书,那这样的兵马的在朝廷开支中占多少?”
俱泰其实也有一些隐隐的得意:“今年暂时还没法算,毕竟新兵数量还会激增,不过来年的税收也会因为南地而激增。去年来看,兵马的开支大约占五成左右,在圣人亲征河朔期间,大约达到了五成五,但平日里一般在四成七左右。肃宗时期兵马的费用开支约占七成左右,就算是显宗时期,因为突厥来犯战争频繁,也要达到六成左右。准确来说,咱们并不太缺军费,还是负担得起。”
南邦点了点头,笑着看向宋晏:“宋舍人应该也听得明白,大邺纵然未来一两年可能会比较艰难,但兵马强盛,朝廷每年的收入已经跟前代比起来要高很多了。治理天下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不可能什么都去向民间伸手要吧。富人开设矿场茶场织院,为天子养小民,又因市易金额大,商税以易额递增,以供上用所纳的商税比率也比普通富民要高。缴富贾后是打算让朝廷养小民,还是让小民纳这笔巨额的商税?”
宋晏已经脸色很难看了。
他在论道上有足够的自信,却忘了二十年前的崔南邦也是一时风流人物。眼前的这位宰相,历经两帝,曾经在这舍人的位置一坐就是近十年。
崔南邦已经不是在向他讲述,而是在像群臣宣讲圣人的理念,大邺的前路。
他要说服的是这个渐渐开始分裂怀疑的朝廷。
崔南邦转身对圣人道:“臣不认为应当缴富贾银钱,以朝廷强权夺富贾之财,而是应该贯彻律法,让富贾不能靠金银而规避律例,不能以手段而逃脱纳税,不能以资产而在地方封殖!大邺的铜铁金银茶粮盐药材是朝廷管束来源的半自由交易,制船、纺织等等也有官营的工场在市场上争利,这些也都是朝廷一定程度上抑制巨贾的手段。”
“至于治安混乱,百姓迁徙。臣认为前者应该是朝廷加大每个州城的官府的治安能力,加大衙役的人数,保证在不影响百姓生活的情况下杜绝犯罪,也更要杜绝悬案错案,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年,也要完善上至州城下至村集的治安。”
“后者则是理所应当,民户为了寻求财富而开始迁移,就算是土地被抛荒,如今也没有多少人是被饿死的,这就说明大邺如今的粮产是可以养活百姓的。正因粮产足够,所以连地主也没有多少人去主动购买多余的土地,反而是有些真的因为变故、天灾活不下去的民户,还可以迁移到这些被抛荒的土地上,用低价购买后,至少能养活自己。这都是粮米的产量和民户的需求之间产生的,如果大邺米价高涨,绝对不会有被抛荒的土地。”
“说这个问题,就说起了许多地区不产米粮,只种菜种花养农桑,甚至一州都没有多少土地种粮,而是别的产量州府运米来卖。宋舍人认为朝廷连这个都要管,那要臣说一句,真是管的太多了。”崔南邦笑道:“他们不种粮,是因为种粮不够赚钱,别州的米粮运来他们也买得起。就说十年前二十年前,天天买花插花的,怕是也只有贵家与宫内了吧,如今种花种菜后,乘船进入州城县城贩售,就连街面上卖汤饼的铺子也买得起几支花,插在摊位前头。菜价高于米价,但因百姓富足,普通县镇的百姓,所能吃到的菜的种类也大为增加。”
“宋舍人,不去体察民情,到民户的餐桌上,宅院内,大街上看看到底改变了多少,就想要改革是行不通的。就像是现在如今出现的种种问题,也是要无数的官员走下去,问过民户才知如何改革!”崔南邦想要的是全面的胜利,他不厌其烦的将每一条以实例辩驳,要的就是说服人心。
殷胥面上这才显露出几分满意的神色,宋晏甚至猜不出这神情是显露给群臣看的还是真的。
殷胥这才起身:“我理解诸位大臣认为大邺问题频发,想要改革之心。然而改革是所有现行的努力都做了,走投无路的办法。因为变法风险极高,对于民间的冲击也大,并不是说想变就变。这些改政的想法,这样的不成熟,以至于让我有疑问了——宋舍人是想强行变法,名垂千古?是不是最好与我对峙,说急了,一头撞死在这廊柱之上,堪比商君,后事都要称赞你的傲骨?”
宋晏抬起头来,望向殷胥。
他与殷胥是同龄,然而殷胥的瞳孔如点墨,目光朝他刺来——
宋晏不是一脚踩空掉到陷阱里,而是慢慢被逼到这条路上。他确实想过如果圣人反驳他的政令,为了明志,他绝对会出口要带群臣请退,来以此要挟。
然而肃宗在世时用过的这一招,到了殷胥这里,他根本不会让人有这种余地。
不用回头,他都能知道那些守旧派官员的态度已经悄然变化了,谁都不会以肉身去阻隔河流,更何况他这个领头者连最基础的论道都站不住脚。
而且很明显,圣人对很多事情都心知肚明……
这个大势已去甚至不需要什么构陷。
宋晏低头想:今日不能再争了,他是为了大邺抒发期许和意见,纵然说法站不住脚,圣人也不能对他们怎么样。今日认输,就算圣人对他个人能力这样直白的表露怀疑,但是私底下他与守旧派众臣之间的利益关系可是摘不清的,户部掌控住了,竹承语保住了,从长计议也不成问题。
或者他们干脆去迎合圣人的想法,提议更自由更宽松的政策,最好能暂时从圣人手中取得信任,等再站稳了脚步后,再行计划。
本来为了同德的组织,能够实行自己的想法,不得不凝聚利益。等到牵扯的利益太多,为了每一个深陷其中的人能够不散,能够有活路,德与理想已经成了说辞的手段。
然而宋晏到现在脑子乱转,依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他拱手道:“臣不敢。只是臣认为一切事情不能只看好的方面,这些难题却是让臣担忧,所以才希望能上达圣听。”
殷胥起身在台子上踱了两步,顺手轻轻拍了拍快睡着的博,这才道:“你酝酿这么久的改政之道,原来只是这样。不过你看问题也算是自有见解,或许你的政见对于大邺审视自身也有帮助。朕不怕有新的政见,你所说的为了联合众臣作为能够实行改政的团队,倒也让朕看看,你说的那些人有谁?”
宋晏身子一僵。
殷胥朝下望去:“有谁?”
这时候谁还可能会站出来。
宋晏感觉冷汗从背后淌下来了,他也算是镇定,昂头自嘲一笑,背在身后的两只手攥的指节发白,声音却依然冷静:“圣人何必这样为难人,我被批的体无完肤,怎么还会有人站出来。”
他这自嘲一声刚说出口,忽然觉得自己说错了话。
他再一步让自己孤立无援了。
他这一句话就是给自己划了个圈,让群臣已经与他隔离开来了。
... -->>
总有一批人意识到了时代的洪流,纵然是天子也无法管控,唯有努力的搭建堤岸,理顺方向,才能让这洪流不至于泛滥。
而让长河逆流?让江水阻绝?
除非再来一场没有胜者,谁也无法掌控的常年战争,将这片土地炸烂推平,才有可能暂时退回当年。然而南伐战争刚刚结束,大邺正是兵力强盛,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再有这般的全国战争了。
殷胥跪坐在高堂之上,手指敲了敲臂搁的边缘,道:“不过宋舍人所说的担忧也算属实,大邺民间的弊端也并不少,新的事物太多,朝臣了解并规范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新事物诞生的速度。崔宰,你怎么看?”
殷胥又恢复了语气平静事不关己的样子。
崔南邦刚刚一番话已经震得群臣哑口无言,心潮澎湃了。连崔季明也惊诧,虽然她知道这位流氓堂叔确实有本事,却没想到散漫的样子下居然也有这一面。
宋晏也没有想到崔南邦会开口这样说,他发现自己的确是小瞧了这个并不锋芒毕露的酒仙宰相。大邺挂宰相之名的大臣并不是一人,大抵有四到五人左右,但与皇帝的亲疏关系不同,在政事堂的地位也稍有差别;崔南邦算是宰相之首,平日里跟圣人接触最频繁。圣人一向以善于识人励精图治为名,怎么可能会随随便便任用宰相。
然而更让他心惊的是圣人的态度。圣人是远在南地洞悉了一切?
到底这是局还是机会?
崔南邦面朝宋晏,拱手道:“既然有问题,自然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从根上否定。斩草除根是用来对付敌人的,不是用来治国的。宋舍人说破富户以济平民,为的是平均,那不如诸位也罢官归家种地去吧,大邺官制以富养廉,诸位的月俸拿出去够买不知道多少地,凭什么诸位科考上来的官员就可以拿这么多银子,百姓就要低头哈腰的种地不可?”
宋晏没有开口,旁人先接口道:“我们这些人纵然是出身寒门,寒窗苦读多少年才有今日!崔相公这是要否认我们这些士子的努力么?”
崔南邦面上是跟喝醉了般眯眼笑了:“那富户便不是通过自己努力富起来的了?如今天下富户数量约是二十年前的十倍不止,他们上数一两代或者就这一代,哪个不是自己努力赚来的钱。关中有小农攒钱以收廉价土地,以古法养地,善待佃农,迎合城内需求养桑种花来买卖,渐成地主;京有村妇善羹汤,开铺市日夜经营,名声大振成富户;汴有木匠拿马尾做牙刷子沿街叫卖,质优价低而取胜,凭手艺致富,如今三套宅院在汴州。这些人的银钱,是他们自己的,朝廷有何资格掠取平分!就像站在这里的无数进士,是凭着自己本事到今天!”
宋晏脸色微微一变,他道:“百姓富户中才有多少资产,崔相何必这样换言。臣说的是那些大农富工豪贾指甲,宫室甚广,观楼极高,摆贵族排场,尽无穷之奢!有他们高枕无忧挥金如土之奢,为何不用来为朝廷强兵利将!”
崔南邦笑:“他们难道没纳过税给朝廷么,更何况强兵利将,大邺难道还缺军费?”他转头问向兵部道:“敢问尤尚书,大邺如今兵力如何?”
尤朝愣了一下,没想到扯到自己:“大邺如今总兵量不及肃宗时期,但各地几乎没有府兵残余,因奉行精兵政策,去年工部的甲、刀、弓产量又是前朝两三倍,北方四座大营骑兵配马率为一人两马至三马,整套配甲率不算布甲上布甲,达到八成以上。配弓率,配铁甲率均是百年来最高。”
说几句来,他自己也心生自豪之感:“当年说凉州、朔方两座大营是大邺装备最精良的军队,这两座大营的骑兵比例较十年前提高了两成。包括南方正要组建的台州水军、广州海军,之前的刘家水军,装备的精良都已经和凉州大营达到差不多的水平。”
南邦转脸:“钱尚书,那这样的兵马的在朝廷开支中占多少?”
俱泰其实也有一些隐隐的得意:“今年暂时还没法算,毕竟新兵数量还会激增,不过来年的税收也会因为南地而激增。去年来看,兵马的开支大约占五成左右,在圣人亲征河朔期间,大约达到了五成五,但平日里一般在四成七左右。肃宗时期兵马的费用开支约占七成左右,就算是显宗时期,因为突厥来犯战争频繁,也要达到六成左右。准确来说,咱们并不太缺军费,还是负担得起。”
南邦点了点头,笑着看向宋晏:“宋舍人应该也听得明白,大邺纵然未来一两年可能会比较艰难,但兵马强盛,朝廷每年的收入已经跟前代比起来要高很多了。治理天下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不可能什么都去向民间伸手要吧。富人开设矿场茶场织院,为天子养小民,又因市易金额大,商税以易额递增,以供上用所纳的商税比率也比普通富民要高。缴富贾后是打算让朝廷养小民,还是让小民纳这笔巨额的商税?”
宋晏已经脸色很难看了。
他在论道上有足够的自信,却忘了二十年前的崔南邦也是一时风流人物。眼前的这位宰相,历经两帝,曾经在这舍人的位置一坐就是近十年。
崔南邦已经不是在向他讲述,而是在像群臣宣讲圣人的理念,大邺的前路。
他要说服的是这个渐渐开始分裂怀疑的朝廷。
崔南邦转身对圣人道:“臣不认为应当缴富贾银钱,以朝廷强权夺富贾之财,而是应该贯彻律法,让富贾不能靠金银而规避律例,不能以手段而逃脱纳税,不能以资产而在地方封殖!大邺的铜铁金银茶粮盐药材是朝廷管束来源的半自由交易,制船、纺织等等也有官营的工场在市场上争利,这些也都是朝廷一定程度上抑制巨贾的手段。”
“至于治安混乱,百姓迁徙。臣认为前者应该是朝廷加大每个州城的官府的治安能力,加大衙役的人数,保证在不影响百姓生活的情况下杜绝犯罪,也更要杜绝悬案错案,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年,也要完善上至州城下至村集的治安。”
“后者则是理所应当,民户为了寻求财富而开始迁移,就算是土地被抛荒,如今也没有多少人是被饿死的,这就说明大邺如今的粮产是可以养活百姓的。正因粮产足够,所以连地主也没有多少人去主动购买多余的土地,反而是有些真的因为变故、天灾活不下去的民户,还可以迁移到这些被抛荒的土地上,用低价购买后,至少能养活自己。这都是粮米的产量和民户的需求之间产生的,如果大邺米价高涨,绝对不会有被抛荒的土地。”
“说这个问题,就说起了许多地区不产米粮,只种菜种花养农桑,甚至一州都没有多少土地种粮,而是别的产量州府运米来卖。宋舍人认为朝廷连这个都要管,那要臣说一句,真是管的太多了。”崔南邦笑道:“他们不种粮,是因为种粮不够赚钱,别州的米粮运来他们也买得起。就说十年前二十年前,天天买花插花的,怕是也只有贵家与宫内了吧,如今种花种菜后,乘船进入州城县城贩售,就连街面上卖汤饼的铺子也买得起几支花,插在摊位前头。菜价高于米价,但因百姓富足,普通县镇的百姓,所能吃到的菜的种类也大为增加。”
“宋舍人,不去体察民情,到民户的餐桌上,宅院内,大街上看看到底改变了多少,就想要改革是行不通的。就像是现在如今出现的种种问题,也是要无数的官员走下去,问过民户才知如何改革!”崔南邦想要的是全面的胜利,他不厌其烦的将每一条以实例辩驳,要的就是说服人心。
殷胥面上这才显露出几分满意的神色,宋晏甚至猜不出这神情是显露给群臣看的还是真的。
殷胥这才起身:“我理解诸位大臣认为大邺问题频发,想要改革之心。然而改革是所有现行的努力都做了,走投无路的办法。因为变法风险极高,对于民间的冲击也大,并不是说想变就变。这些改政的想法,这样的不成熟,以至于让我有疑问了——宋舍人是想强行变法,名垂千古?是不是最好与我对峙,说急了,一头撞死在这廊柱之上,堪比商君,后事都要称赞你的傲骨?”
宋晏抬起头来,望向殷胥。
他与殷胥是同龄,然而殷胥的瞳孔如点墨,目光朝他刺来——
宋晏不是一脚踩空掉到陷阱里,而是慢慢被逼到这条路上。他确实想过如果圣人反驳他的政令,为了明志,他绝对会出口要带群臣请退,来以此要挟。
然而肃宗在世时用过的这一招,到了殷胥这里,他根本不会让人有这种余地。
不用回头,他都能知道那些守旧派官员的态度已经悄然变化了,谁都不会以肉身去阻隔河流,更何况他这个领头者连最基础的论道都站不住脚。
而且很明显,圣人对很多事情都心知肚明……
这个大势已去甚至不需要什么构陷。
宋晏低头想:今日不能再争了,他是为了大邺抒发期许和意见,纵然说法站不住脚,圣人也不能对他们怎么样。今日认输,就算圣人对他个人能力这样直白的表露怀疑,但是私底下他与守旧派众臣之间的利益关系可是摘不清的,户部掌控住了,竹承语保住了,从长计议也不成问题。
或者他们干脆去迎合圣人的想法,提议更自由更宽松的政策,最好能暂时从圣人手中取得信任,等再站稳了脚步后,再行计划。
本来为了同德的组织,能够实行自己的想法,不得不凝聚利益。等到牵扯的利益太多,为了每一个深陷其中的人能够不散,能够有活路,德与理想已经成了说辞的手段。
然而宋晏到现在脑子乱转,依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他拱手道:“臣不敢。只是臣认为一切事情不能只看好的方面,这些难题却是让臣担忧,所以才希望能上达圣听。”
殷胥起身在台子上踱了两步,顺手轻轻拍了拍快睡着的博,这才道:“你酝酿这么久的改政之道,原来只是这样。不过你看问题也算是自有见解,或许你的政见对于大邺审视自身也有帮助。朕不怕有新的政见,你所说的为了联合众臣作为能够实行改政的团队,倒也让朕看看,你说的那些人有谁?”
宋晏身子一僵。
殷胥朝下望去:“有谁?”
这时候谁还可能会站出来。
宋晏感觉冷汗从背后淌下来了,他也算是镇定,昂头自嘲一笑,背在身后的两只手攥的指节发白,声音却依然冷静:“圣人何必这样为难人,我被批的体无完肤,怎么还会有人站出来。”
他这自嘲一声刚说出口,忽然觉得自己说错了话。
他再一步让自己孤立无援了。
他这一句话就是给自己划了个圈,让群臣已经与他隔离开来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