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 导演视角 (2/2)
百度小说 www.bdxs.cc,电影巨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海登对着兰斯竖起了自己的中指,但最后还是愤愤然地放了下来,郁闷地转头看向了窗外,“你知道,你这是想要打破类型片的习惯,这不仅仅是一种创新,而且是试图挑战好莱坞的权威。”
兰斯耸了耸肩,“不然你认为,我为什么愿意牺牲大量的利益,就为了最终剪辑权。”
好莱坞的电影产业已经完全成熟起来了,每隔十五年到二十年,商业类型片的视觉风格、剪辑逻辑和场面调度都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改变,从经典的好莱坞式连续剪辑和复杂场面调度,到六十年代受到新浪潮影响的蒙太奇风格,到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规整沉稳的正反打镜头,再到九十年代受到香/港电影风格强烈影响的多机位多角度快速高频的镜头切换。
每一次在风格方面的质变都会带来对类型片的全方位影响,甚至包括演员的表演和剧本的写作角度,同时也是观众观感的全面革新。
比如说正反打镜头强调的是演员对手戏之间的对峙和切换,最常见的正反打就是“越肩”,越过背向摄像机的人的肩膀拍摄说话对手的正面,所以剧本的对话就显得至关重要,演员的表演需要细腻而准确之余,同时也需要互动感。
但是在高频镜头切换之中,强调的却是整体氛围的营造,考验的是导演对主线和多条支线同时推进的控制能力,剧本在撰写时会减少对话,强调节奏感,而演员的表演也需要更多的肢体辅助,表情的影响将被削弱。
目前的类型片风格依旧是延续了九十年代的系统,全景和特写、快镜头和慢镜头、追逐者和被追逐者之间的快速切换,融合在大型场面调度之中,将电影的紧绷和刺激烘托出来。迈克尔-曼原版的“借刀杀人”采用的也是这种风格。
不过,在迈克尔-曼的镜头之中,他有意放慢整部电影的节奏,以一种缓慢的镜头营造出一种流光溢彩的流动感,继而形成一种无形的张力。但整体而言,他还是没有摆脱类型片的主流风格,包括机位的设定、镜头的切换、灯光的使用等等。
兰斯现在正在努力的方向,却是试图打破类型电影之中不可舍弃的与“现实性”的关联,而采用与众不同的光线塑造、寓意深远的画面质感、天马行空的镜头组合将观众与现实的联系切断,从内核思想到外在形态上,让观众脱离“这是一个发生在洛杉矶特定故事”的框架,而融入“这是一个社会的普遍形态”的泛情绪化之中,将剧本那庞大的主题核心挖掘出来。
这不仅仅是大胆的,甚至可以说是疯狂的。
其实,兰斯在“上帝之城”中曾经尝试过,不过由于故事题材的特殊性,兰斯必须保留属于里约热内卢的特色,将贫民窟与社会根基之间的联系展现出来,所以兰斯并没有真正打破桎梏。这一次,“借刀杀人”的故事背景其实与洛杉矶没有直接联系,安排在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更多是营造出世界的恢弘感,兰斯希望昂首阔步地取得突破。
海登长长吐出一口气,隐隐约约地可以感受到血液之中的沸腾,难度越大,就意味着挑战越大。当初海登离开了电视剧剧组,选择了成为兰斯的合作伙伴,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童年情谊,更因为海登知道,兰斯不是一个保守之人,他总是会不断冲击自己的极限,无数的奇思妙想就像是一场豪赌,要么赢得一切,要么一无所有。
现在,继“上帝之城”之后,挑战又再一次到来了,海登不由就开始亢奋起来,即使现在他根本一点头绪都没有。这,才是他想要的职业生涯。
“呼……”海登深呼吸了一下,“再告诉我更多,再告诉我更多。所以,你对于角色的构思是怎么样的?”由于没有任何头绪,所以海登需要深入了解兰斯的想法,期待着能够碰撞出火花。
兰斯沉吟着思考了一会,他需要做的,是剥离脑海里关于原版电影的镜头,摆脱迈克尔-曼对电影的设定,然后根据自己对电影的构思和架构来重建画面,从角色开始……
于是,兰斯的脑海里缓缓浮现出一辆红色的出租车,在一串奶黄色的灯光之下穿行,那明亮的灯光并不张扬,反而是被限制在了一个圆圈里,几乎无法支撑起夜色的重量,所以整个夜幕缓缓下沉,只剩下一点点灯光连成的光链在深夜流淌,就好像是潺潺的溪流一般。那辆出租车就在夜色之中悄无声息地行进着,宛若一座漂浮的孤岛。(未完待续。)
PS: 今天第二更,恳求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订阅,谢谢大家!
海登对着兰斯竖起了自己的中指,但最后还是愤愤然地放了下来,郁闷地转头看向了窗外,“你知道,你这是想要打破类型片的习惯,这不仅仅是一种创新,而且是试图挑战好莱坞的权威。”
兰斯耸了耸肩,“不然你认为,我为什么愿意牺牲大量的利益,就为了最终剪辑权。”
好莱坞的电影产业已经完全成熟起来了,每隔十五年到二十年,商业类型片的视觉风格、剪辑逻辑和场面调度都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改变,从经典的好莱坞式连续剪辑和复杂场面调度,到六十年代受到新浪潮影响的蒙太奇风格,到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规整沉稳的正反打镜头,再到九十年代受到香/港电影风格强烈影响的多机位多角度快速高频的镜头切换。
每一次在风格方面的质变都会带来对类型片的全方位影响,甚至包括演员的表演和剧本的写作角度,同时也是观众观感的全面革新。
比如说正反打镜头强调的是演员对手戏之间的对峙和切换,最常见的正反打就是“越肩”,越过背向摄像机的人的肩膀拍摄说话对手的正面,所以剧本的对话就显得至关重要,演员的表演需要细腻而准确之余,同时也需要互动感。
但是在高频镜头切换之中,强调的却是整体氛围的营造,考验的是导演对主线和多条支线同时推进的控制能力,剧本在撰写时会减少对话,强调节奏感,而演员的表演也需要更多的肢体辅助,表情的影响将被削弱。
目前的类型片风格依旧是延续了九十年代的系统,全景和特写、快镜头和慢镜头、追逐者和被追逐者之间的快速切换,融合在大型场面调度之中,将电影的紧绷和刺激烘托出来。迈克尔-曼原版的“借刀杀人”采用的也是这种风格。
不过,在迈克尔-曼的镜头之中,他有意放慢整部电影的节奏,以一种缓慢的镜头营造出一种流光溢彩的流动感,继而形成一种无形的张力。但整体而言,他还是没有摆脱类型片的主流风格,包括机位的设定、镜头的切换、灯光的使用等等。
兰斯现在正在努力的方向,却是试图打破类型电影之中不可舍弃的与“现实性”的关联,而采用与众不同的光线塑造、寓意深远的画面质感、天马行空的镜头组合将观众与现实的联系切断,从内核思想到外在形态上,让观众脱离“这是一个发生在洛杉矶特定故事”的框架,而融入“这是一个社会的普遍形态”的泛情绪化之中,将剧本那庞大的主题核心挖掘出来。
这不仅仅是大胆的,甚至可以说是疯狂的。
其实,兰斯在“上帝之城”中曾经尝试过,不过由于故事题材的特殊性,兰斯必须保留属于里约热内卢的特色,将贫民窟与社会根基之间的联系展现出来,所以兰斯并没有真正打破桎梏。这一次,“借刀杀人”的故事背景其实与洛杉矶没有直接联系,安排在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更多是营造出世界的恢弘感,兰斯希望昂首阔步地取得突破。
海登长长吐出一口气,隐隐约约地可以感受到血液之中的沸腾,难度越大,就意味着挑战越大。当初海登离开了电视剧剧组,选择了成为兰斯的合作伙伴,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童年情谊,更因为海登知道,兰斯不是一个保守之人,他总是会不断冲击自己的极限,无数的奇思妙想就像是一场豪赌,要么赢得一切,要么一无所有。
现在,继“上帝之城”之后,挑战又再一次到来了,海登不由就开始亢奋起来,即使现在他根本一点头绪都没有。这,才是他想要的职业生涯。
“呼……”海登深呼吸了一下,“再告诉我更多,再告诉我更多。所以,你对于角色的构思是怎么样的?”由于没有任何头绪,所以海登需要深入了解兰斯的想法,期待着能够碰撞出火花。
兰斯沉吟着思考了一会,他需要做的,是剥离脑海里关于原版电影的镜头,摆脱迈克尔-曼对电影的设定,然后根据自己对电影的构思和架构来重建画面,从角色开始……
于是,兰斯的脑海里缓缓浮现出一辆红色的出租车,在一串奶黄色的灯光之下穿行,那明亮的灯光并不张扬,反而是被限制在了一个圆圈里,几乎无法支撑起夜色的重量,所以整个夜幕缓缓下沉,只剩下一点点灯光连成的光链在深夜流淌,就好像是潺潺的溪流一般。那辆出租车就在夜色之中悄无声息地行进着,宛若一座漂浮的孤岛。(未完待续。)
PS: 今天第二更,恳求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订阅,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