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 压力火山 (1/2)
百度小说 www.bdxs.cc,电影巨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迈克尔大步大步地朝房车停靠地跑了过去,路过汤姆时,却差一点就要撞上去,惊险地绕了过去之后,他连连道歉着,但脚步却没有停,犹如一阵风把快速掠过。
汤姆站在了原地,视线投向了站在原地不知所措的马克,最后还是埃德加跑了上去,拍了拍马克的肩膀,带着他朝房车方向走了过来。当马克路过时,汤姆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那双眼睛里一点点崩溃的信心。
转头看向和海登并肩而立的兰斯,此时兰斯的眉宇依旧紧锁着,还是没有能够从刚才的情绪之中摆脱出来,但双眼却已经凝聚了所有焦点,比手画脚地和海登讨论着下一场戏镜头的运用。
在外人看来,兰斯似乎是一夜之间就取得了不可思议的巨大成功,“上帝之城”甚至摘下了三座奥斯卡小金人,而“后天”距离三亿美元票房也就一步之遥,彷佛兰斯的身上萦绕着无数光环。但却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在这些成功的背后,兰斯付出了多少努力,走过了多少荆棘。
突然之间,汤姆就想起了兰斯拿着“借刀杀人”剧本来找他的时候,那双湛蓝色的眸子里闪烁着坚定不移的自信,还有宁折不屈的骄傲。
在原地停留了一会,汤姆转过身去,回到了房车里。他原本是想要休息一会的,为下一场戏积蓄更多精力,可是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只感觉脑海里有无数想法要汹涌而出,但却找不到一个方式。
辗转反侧之后,汤姆还是重新站了起来,坐到了沙发上,先是戴上了耳机。开始播放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经典爵士乐,将外界的所有干扰都隔绝在外;而后拿过了剧本,调整呼吸之后,开始重新翻阅起剧本来,试图让整个人沉淀下来,将烦躁的思绪摒除在外。集中精力进入文森特的世界里。
但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汤姆总是忍不住想象这次机会对自己来说有多么重要,总是忍不住回味兰斯在表演过程中的细节,总是忍不住思考下一场戏的表演细节……反反复复地阅读着手里的剧本,然后细细品味着每一句台词所代表的意义,包括隐藏在台词后面的人物形象。
可是脑海里反馈的信息却只是一片空白。
事实上,兰斯曾经详细地解读过文森特这个角色,他在撰写剧本台词时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试图表现出一个十分特别的屏幕形象——具有哲学思想的职业杀手。他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去解读这个社会,久而久之,他认为这就是真理,虽然他不是反/社会者,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继承了社会的冷漠和疏离,甚至是残酷到麻木。
如果仅仅是这样,类似的杀手形象其实算不上罕见。可是,文森特并不是那么电影或者小说里会出现的酷劲十足的杀手。这样的角色塑造起来反而相对容易一些;事实上,他是一个十分真实、十分复杂的人,一个因为社会的压迫而逐渐变得麻木的人。
其实,文森特却不是真正的高雅艺术爱好者,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外表的镇定和优雅其实是为了掩饰内心的黑暗和伤口。所以。文森特说话的内容蕴含着哲学理念,但却总是显得太过简单粗暴,还有一些偏执,缺少了辩证主义的角度,所有的哲学思想都会变得相对生活化。甚至于在和麦克斯的交流过程中,逐渐被说服,最终导致文森特开始进行自我反思。
可以说,文森特是一个特别的角色,在社会冷漠畸形之下走向极端的一个角色,但重点就在于,他可以表现出来的部分十分稀少,几乎除了台词之外,他是一个无懈可击的杀人机器——至少在初登场时是如此的。这就使得台词的重要性节节攀升,汤姆不得不反复咀嚼每一句台词,然后演绎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仅仅只是台词?仅仅只是按照自己的风格演绎台词?
这似乎听起来很简单,彷佛这仅仅只是表演基础的基础,每到颁奖季时,那些影评人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把类似的赞誉送给演员们,“风格化的表演”、“赋予角色生命力的台词”,“让人无法区分角色与演员的表现力”,诸如此类等等,梅丽尔-斯特里普、西恩-潘、汤姆-汉克斯……一个又一个的名字总是能够与这些赞誉联系在一起,让人感觉表演就像是吃饭喝水一般,可以信手拈来。
但只有真正投入表演之后,才能够体会到其中的艰难和折磨。
汤姆本来就不是拥有演技天赋的演员,这些年来,他始终依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奉献了“雨人”、“生于七月四日”、“木兰花”、“甜心先生”等作品之中的出色演出,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一次,“借刀杀人”的挑战根本是难以想象的,甚至比“碟中谍2”之中,他亲自上阵拍摄徒手攀... -->>
迈克尔大步大步地朝房车停靠地跑了过去,路过汤姆时,却差一点就要撞上去,惊险地绕了过去之后,他连连道歉着,但脚步却没有停,犹如一阵风把快速掠过。
汤姆站在了原地,视线投向了站在原地不知所措的马克,最后还是埃德加跑了上去,拍了拍马克的肩膀,带着他朝房车方向走了过来。当马克路过时,汤姆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那双眼睛里一点点崩溃的信心。
转头看向和海登并肩而立的兰斯,此时兰斯的眉宇依旧紧锁着,还是没有能够从刚才的情绪之中摆脱出来,但双眼却已经凝聚了所有焦点,比手画脚地和海登讨论着下一场戏镜头的运用。
在外人看来,兰斯似乎是一夜之间就取得了不可思议的巨大成功,“上帝之城”甚至摘下了三座奥斯卡小金人,而“后天”距离三亿美元票房也就一步之遥,彷佛兰斯的身上萦绕着无数光环。但却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在这些成功的背后,兰斯付出了多少努力,走过了多少荆棘。
突然之间,汤姆就想起了兰斯拿着“借刀杀人”剧本来找他的时候,那双湛蓝色的眸子里闪烁着坚定不移的自信,还有宁折不屈的骄傲。
在原地停留了一会,汤姆转过身去,回到了房车里。他原本是想要休息一会的,为下一场戏积蓄更多精力,可是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只感觉脑海里有无数想法要汹涌而出,但却找不到一个方式。
辗转反侧之后,汤姆还是重新站了起来,坐到了沙发上,先是戴上了耳机。开始播放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经典爵士乐,将外界的所有干扰都隔绝在外;而后拿过了剧本,调整呼吸之后,开始重新翻阅起剧本来,试图让整个人沉淀下来,将烦躁的思绪摒除在外。集中精力进入文森特的世界里。
但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汤姆总是忍不住想象这次机会对自己来说有多么重要,总是忍不住回味兰斯在表演过程中的细节,总是忍不住思考下一场戏的表演细节……反反复复地阅读着手里的剧本,然后细细品味着每一句台词所代表的意义,包括隐藏在台词后面的人物形象。
可是脑海里反馈的信息却只是一片空白。
事实上,兰斯曾经详细地解读过文森特这个角色,他在撰写剧本台词时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试图表现出一个十分特别的屏幕形象——具有哲学思想的职业杀手。他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去解读这个社会,久而久之,他认为这就是真理,虽然他不是反/社会者,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继承了社会的冷漠和疏离,甚至是残酷到麻木。
如果仅仅是这样,类似的杀手形象其实算不上罕见。可是,文森特并不是那么电影或者小说里会出现的酷劲十足的杀手。这样的角色塑造起来反而相对容易一些;事实上,他是一个十分真实、十分复杂的人,一个因为社会的压迫而逐渐变得麻木的人。
其实,文森特却不是真正的高雅艺术爱好者,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外表的镇定和优雅其实是为了掩饰内心的黑暗和伤口。所以。文森特说话的内容蕴含着哲学理念,但却总是显得太过简单粗暴,还有一些偏执,缺少了辩证主义的角度,所有的哲学思想都会变得相对生活化。甚至于在和麦克斯的交流过程中,逐渐被说服,最终导致文森特开始进行自我反思。
可以说,文森特是一个特别的角色,在社会冷漠畸形之下走向极端的一个角色,但重点就在于,他可以表现出来的部分十分稀少,几乎除了台词之外,他是一个无懈可击的杀人机器——至少在初登场时是如此的。这就使得台词的重要性节节攀升,汤姆不得不反复咀嚼每一句台词,然后演绎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仅仅只是台词?仅仅只是按照自己的风格演绎台词?
这似乎听起来很简单,彷佛这仅仅只是表演基础的基础,每到颁奖季时,那些影评人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把类似的赞誉送给演员们,“风格化的表演”、“赋予角色生命力的台词”,“让人无法区分角色与演员的表现力”,诸如此类等等,梅丽尔-斯特里普、西恩-潘、汤姆-汉克斯……一个又一个的名字总是能够与这些赞誉联系在一起,让人感觉表演就像是吃饭喝水一般,可以信手拈来。
但只有真正投入表演之后,才能够体会到其中的艰难和折磨。
汤姆本来就不是拥有演技天赋的演员,这些年来,他始终依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奉献了“雨人”、“生于七月四日”、“木兰花”、“甜心先生”等作品之中的出色演出,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一次,“借刀杀人”的挑战根本是难以想象的,甚至比“碟中谍2”之中,他亲自上阵拍摄徒手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