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寒门枭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顿年夜饭吃得压抑无比,胡家一家四口谁也没有吭声,李延庆匆匆刨完一碗饭,吃了两块腊肉,便拾起一袋骨头道:“大叔,我先回去了。”
胡盛点了点头,“明天早上我可能没法陪你跑步了,你自己跑吧!”
“我会的!”
胡大娘又连忙给他盛了一碗饭菜,让他晚上饿了吃。
“谢谢大娘!”
“庆哥儿!”胡大娘追了出来。
“大娘还是什么事?”李延庆停步问道。
胡大娘平静地对他说:“大娘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但有些人情世故你不懂,今天看到的事情对谁也不能说,甚至对你爹爹也不能说,记住大娘的话了吗?”
“大娘放心吧!庆儿心里明白着呢。”
李延庆端着碗一溜烟便跑回家了,刚把骨头扔给大黑,李二李三又跑来找他去放鞭炮,李延庆一个人在家无聊,便跟着他们一起去了。
这一夜,李文村家家户户都在欢声笑语,到处是鞭炮声响,李延庆尤其受欢迎,每家每户看见他都要把他拉进去吃块腊肉,啃块骨头,连李二李三也跟着他沾光,口袋塞满了糖果。
但胡大叔家却十分沉寂,天刚黑,家里的灯便熄灭了。
李延庆站在草垛上望着胡大叔家,心中感概万千,胡大叔家就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一叶可知秋,大宋的动荡岁月要来了。
......
五更时分,李延庆又起来跑步了,他穿过树林,沿着永济渠向南奔跑,此时永济渠已经完全冰冻,大大小小的船只都被冻在水中,很多长年在船上生活的漂人也临时搬到岸上,搭起一个个窝棚,等待着春天来临。
今天是大年初一,按风俗,家家户户都要祭祖,就连这些生活贫苦的漂人也不例外,他们在窝棚门口摆上香烛和一点祭品,把祖宗的灵位牌也摆放,几乎每个窝棚前都在忙碌祭祖。
李延庆一口气向南跑了二十里,南面便是另一个小镇张集镇,二三十户人家,规模要比鹿山镇小得多,只有一家破旧的客栈,四周也是大片树林和草地。
今天只有李延庆一人跑,未免有些不习惯,他一边跑一边东张西望,此时是冬日的五点左右,天还没有亮,天空星光璀璨,空气格外透彻,将大地撒了一层朦胧的银色。
官道上已经有了几个稀疏的行人,和平时相比还是少了很多,毕竟今天是大年初一。
李延庆忽然在路边一丛灌木旁看到了一根挑着酒葫芦的哨棒,他的脚步迟疑一下,慢慢行走,紧接着在草地上看见了一个人,就是昨天那个汉子,他竟在这里睡觉,小包袱枕在头下,范阳帽则盖在脸上。
这汉子身上不是没有钱,向南走一里,便能到张集镇上投宿,可这人宁可在野外睡觉.......
李延庆见他脚动了一下,便不敢再多想,加快步伐向北跑去。
今天当然不用上学,但卯时正,也就是清晨六点整,李氏家族要开始祭祖了,父亲再三叮嘱他不要迟到,李延庆看了看星光,心中估算一下,此时离卯时应该不到一刻钟了,他来不及回村子,直接向鹿山镇奔去。
新修好的宗祠比原来大了不少,但格局并没有变,建筑和从前一模一样,主要是院子变大了。
祠堂内外此时已经挤满了数百名李氏族人,鹿山、潜山、文村和松河四房的族人都赶到了宗祠,县里的族人也赶来了,甚至还有一些族人是从外地赶回来。
李氏家族人丁兴旺,短短百余年便从四个男丁繁衍到三百余人,这也是大宋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一个缩影,孝和乡近一半的村子也是在近五十年内才逐步出现的。
祭祖还没有开始,族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只有参加筹办祭祖的十几名族人格外忙碌,进进出出川流不息。
这时,李延庆看到了父亲李大器,他坐在门口负责登记,被十几个族人包围着,虽然父亲看起来有点疲惫,但满脸红光,兴致很高,这也难怪,他已经被家族冷落多年,今年终于得到了重视,他心中当然十分舒畅。
李大器也看见了儿子,他用笔指了指院子,让李延庆先进院子去玩,他实在太忙,过来打个招呼的时间都没有。
&nb... -->>
这顿年夜饭吃得压抑无比,胡家一家四口谁也没有吭声,李延庆匆匆刨完一碗饭,吃了两块腊肉,便拾起一袋骨头道:“大叔,我先回去了。”
胡盛点了点头,“明天早上我可能没法陪你跑步了,你自己跑吧!”
“我会的!”
胡大娘又连忙给他盛了一碗饭菜,让他晚上饿了吃。
“谢谢大娘!”
“庆哥儿!”胡大娘追了出来。
“大娘还是什么事?”李延庆停步问道。
胡大娘平静地对他说:“大娘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但有些人情世故你不懂,今天看到的事情对谁也不能说,甚至对你爹爹也不能说,记住大娘的话了吗?”
“大娘放心吧!庆儿心里明白着呢。”
李延庆端着碗一溜烟便跑回家了,刚把骨头扔给大黑,李二李三又跑来找他去放鞭炮,李延庆一个人在家无聊,便跟着他们一起去了。
这一夜,李文村家家户户都在欢声笑语,到处是鞭炮声响,李延庆尤其受欢迎,每家每户看见他都要把他拉进去吃块腊肉,啃块骨头,连李二李三也跟着他沾光,口袋塞满了糖果。
但胡大叔家却十分沉寂,天刚黑,家里的灯便熄灭了。
李延庆站在草垛上望着胡大叔家,心中感概万千,胡大叔家就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一叶可知秋,大宋的动荡岁月要来了。
......
五更时分,李延庆又起来跑步了,他穿过树林,沿着永济渠向南奔跑,此时永济渠已经完全冰冻,大大小小的船只都被冻在水中,很多长年在船上生活的漂人也临时搬到岸上,搭起一个个窝棚,等待着春天来临。
今天是大年初一,按风俗,家家户户都要祭祖,就连这些生活贫苦的漂人也不例外,他们在窝棚门口摆上香烛和一点祭品,把祖宗的灵位牌也摆放,几乎每个窝棚前都在忙碌祭祖。
李延庆一口气向南跑了二十里,南面便是另一个小镇张集镇,二三十户人家,规模要比鹿山镇小得多,只有一家破旧的客栈,四周也是大片树林和草地。
今天只有李延庆一人跑,未免有些不习惯,他一边跑一边东张西望,此时是冬日的五点左右,天还没有亮,天空星光璀璨,空气格外透彻,将大地撒了一层朦胧的银色。
官道上已经有了几个稀疏的行人,和平时相比还是少了很多,毕竟今天是大年初一。
李延庆忽然在路边一丛灌木旁看到了一根挑着酒葫芦的哨棒,他的脚步迟疑一下,慢慢行走,紧接着在草地上看见了一个人,就是昨天那个汉子,他竟在这里睡觉,小包袱枕在头下,范阳帽则盖在脸上。
这汉子身上不是没有钱,向南走一里,便能到张集镇上投宿,可这人宁可在野外睡觉.......
李延庆见他脚动了一下,便不敢再多想,加快步伐向北跑去。
今天当然不用上学,但卯时正,也就是清晨六点整,李氏家族要开始祭祖了,父亲再三叮嘱他不要迟到,李延庆看了看星光,心中估算一下,此时离卯时应该不到一刻钟了,他来不及回村子,直接向鹿山镇奔去。
新修好的宗祠比原来大了不少,但格局并没有变,建筑和从前一模一样,主要是院子变大了。
祠堂内外此时已经挤满了数百名李氏族人,鹿山、潜山、文村和松河四房的族人都赶到了宗祠,县里的族人也赶来了,甚至还有一些族人是从外地赶回来。
李氏家族人丁兴旺,短短百余年便从四个男丁繁衍到三百余人,这也是大宋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一个缩影,孝和乡近一半的村子也是在近五十年内才逐步出现的。
祭祖还没有开始,族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只有参加筹办祭祖的十几名族人格外忙碌,进进出出川流不息。
这时,李延庆看到了父亲李大器,他坐在门口负责登记,被十几个族人包围着,虽然父亲看起来有点疲惫,但满脸红光,兴致很高,这也难怪,他已经被家族冷落多年,今年终于得到了重视,他心中当然十分舒畅。
李大器也看见了儿子,他用笔指了指院子,让李延庆先进院子去玩,他实在太忙,过来打个招呼的时间都没有。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