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叙 (1/2)
百度小说 www.bdxs.cc,情似故人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今天,我又习惯的打开电脑,打开《情似故人来》的word,看到【全文完】三个字,我才意识到,故人已经完结了,我不用再写了。按理,我该是如释重负的,按理,我该是轻松闲适的,但是不知为何,我心里有些酸涩,也许是我多愁善感了,我忽然感觉到了浓浓的不舍,对以敬清扬,对石南杜衡,对凌泉至瑾,对丝绸江南,对故人这篇文,对一直追随故人的你们--------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不舍得完结一本书,当然,我也只写过两本书。七个月,我早已把自己幻化成了文里的一份子,也许就像三生石一样,看着文里的每一个人,感触着文里的每一个人,为他们喜,为他们悲,为他们痛。如今,忽然回到现实,我竟很不适应。
今年的四月,玉兰海棠,争相次第。文安在京城追了一通花之后,终于决定沉下心,再写一个故事。当然,这要归功于出版编辑和磨铁柠檬编辑的小皮鞭,一直坚持不懈的敲打着我。
当时文安很纠结,因为不知道写个什么题材,出版编辑建议我写一本民国的,因为他觉得我的文笔很适合写民国。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却对民国没有一丝感觉。国仇家恨,新旧思想,各种冲突,都离我那么遥远。而且从我个人来讲,我素来只偏爱诗词歌赋的古代史,对近代史的战事混乱一直没有任何喜好。于是觉得自己接了个烫手山芋,找不到出口。
而当时文安自己,很想写一个以朋友为原型的姐妹都市言情,但是又苦于都市言情的主题,金钱?**?婚姻?官场?商场?当种种矛盾冲突在文安脑海里浮现的时候,文安是挣扎痛苦的,因为当时的文安,所有关于都市言情的思绪都停留在秘密里,无论什么主题,都觉得无法冲破秘密的定式。
于是文安整整徘徊了一个月,不知道写什么,无法动笔。因为文安是一个跟着自己心走的人,如果自己都不喜欢自己笔下的故事,那是根本写不出来的。一个一个夜晚,文安也不知道自己想了多少遍,忽然有一天,文安看着窗外的夜色想着,能不能把自己想写的东西糅合在一起呢?这样就不用为选择而头痛了。比如说,把民国和都市姐妹融合在一起。当时突然就豁然开朗,这种新颖的写法立即就让我的兴趣来了,我觉得,我有动力写一个故事了。
文安一直有一个理想,就是想写一本世家文化的书。于是选择了“丝绸”这个古老、传统而缠绵的元素。只因为丝,不同于瓷器的刚硬,不同于茶叶的清秀,丝绸本身便是柔婉,灵动,而绵长的。与文安想的书名“情似故人来”又有谐音之趣。于是文安兴冲冲的开始写故人。
当时由于秘密已经结束了七个月,故人开始写的时候,只有一些一直守候文安新文的老朋友,而且故人的开头,文安选择了平缓的叙述方式,并不能非常迅速的就吸引新朋友来读。再加上文安更新的龟速--------
任何一个作者,都是希望自己的文章有人看的,当时文安隐隐有些担心,是不是这次的题材选择的太大了?不如纯粹的言情更加吸引人呢?但是文安没有改变初衷,不论读者多还是少,文安只想写自己想写的,文安必须要把这个丝绸世家的前世今生故事认真写完,哪怕最后只有一个读者,文安也写给她看。
故人的读者渐渐多了起来,从老朋友,到新朋友,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和编辑开玩笑说已经很久没看到故人的推荐了。编辑反问我,你觉得故人还需要推荐吗?我才注意到故人的成绩原来已经远远在我的意料之外了。说不上的滋味,只是忽然很欣慰,觉得文安的执着,是值得的,大家的认可,是文安最大的动力。
故人的故事,前世今生两条线索交映,情感和丝绸两条线索交映。对文安有不少挑战:
首先在写作方式上,对文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来是前世和今生要相互照应,要融合在一起,不能彼此突兀,各自独立。二来是情感和商战,也要彼此交融,互相渗透,才能赋予商战在言情作品里的魅力。
于是文安只能处处小心,就如自己和自己手谈,先给自己布个棋局,自己再解困出来。而且前世和今生的转换,既要情绪、情节实现同步,又要恰到好处,顺其自然,也确实让文安琢磨许久。文安不知道大家是否满意,但文安自己对现在的结果,还是比较知足的。
其次是在知识积淀上,对文安也是挑战。民国要写的符合历史,比如民国开篇便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的年代,比如西山派和改组派的斗争,比如日寇侵华路线,比如西安事变,比如万福闸惨案,比如汪伪政府的成立------这一切,都要尽量去贴紧史实,不能随意篡改,也让文安重读了近代史,学习了不少。而现代的商战,其中销售、股票、金融的知识,文安也在查阅资料、请教别人的同时,极大的提升了自己的知识储备。
再次,便是时间和体力的挑战了。文安的确没有想到,架构的巨大,更新的龟速,让故人写了七个月。尽管文安不是个喜欢诉苦的人,尤其是写文,是有很大乐趣的事,更加不想把这个过程描述的很痛苦。但是回想起这七个月,没有一天睡眠超过6个小时,以至于现在的生物钟都变成了6小时自动醒。想说这个过程不辛苦,竟然也变得艰难。但是看着自己想象的情节变成了厚重的文字,其中的欢欣和快乐,也是最大的幸福。
再和大家聊聊故人的内容吧。
前世的民国,文安本以为自己是个对民国无感的人,但是当文安坐到电脑前,却如附体一般,忽然就钻进民国的故事里去。民国竟然意外的写的比现代还流畅。江南风韵的赵家大宅,成悦锦的研制,北平的革命,博览会的获奖,以及日寇的侵略,到最后的悲情殉国-----就自己灵动的跑到了指尖,跑到了笔端。原来文安以为遥远的故事,也不再遥远,甚至如织锦般翻飞跳跃,让文安书写不尽。写完这个故事,文安才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民国这个时代。
民国的赵石南,杜衡,赵凌泉(夏凌泉),都是二十出头的年纪,意气风发,挥斥方遒,一群年轻人,在为国家的未来拼搏。选择这个年纪去写,只是因为民国,该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自古英雄出少年,无论是做实业的石南,干革命的凌泉,抑或是抨击时弊的杜衡,都是那个年代的英雄。
而细心的读者也许也发现了,民国的人名,都是中药名,石南,凌泉,杜衡,锦葵,佩兰,杜仲,双叶,冬桑,豺羽,小茴,茯苓,素问,半夏,重台-------之所以取中药名,一是当时的... -->>
今天,我又习惯的打开电脑,打开《情似故人来》的word,看到【全文完】三个字,我才意识到,故人已经完结了,我不用再写了。按理,我该是如释重负的,按理,我该是轻松闲适的,但是不知为何,我心里有些酸涩,也许是我多愁善感了,我忽然感觉到了浓浓的不舍,对以敬清扬,对石南杜衡,对凌泉至瑾,对丝绸江南,对故人这篇文,对一直追随故人的你们--------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不舍得完结一本书,当然,我也只写过两本书。七个月,我早已把自己幻化成了文里的一份子,也许就像三生石一样,看着文里的每一个人,感触着文里的每一个人,为他们喜,为他们悲,为他们痛。如今,忽然回到现实,我竟很不适应。
今年的四月,玉兰海棠,争相次第。文安在京城追了一通花之后,终于决定沉下心,再写一个故事。当然,这要归功于出版编辑和磨铁柠檬编辑的小皮鞭,一直坚持不懈的敲打着我。
当时文安很纠结,因为不知道写个什么题材,出版编辑建议我写一本民国的,因为他觉得我的文笔很适合写民国。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却对民国没有一丝感觉。国仇家恨,新旧思想,各种冲突,都离我那么遥远。而且从我个人来讲,我素来只偏爱诗词歌赋的古代史,对近代史的战事混乱一直没有任何喜好。于是觉得自己接了个烫手山芋,找不到出口。
而当时文安自己,很想写一个以朋友为原型的姐妹都市言情,但是又苦于都市言情的主题,金钱?**?婚姻?官场?商场?当种种矛盾冲突在文安脑海里浮现的时候,文安是挣扎痛苦的,因为当时的文安,所有关于都市言情的思绪都停留在秘密里,无论什么主题,都觉得无法冲破秘密的定式。
于是文安整整徘徊了一个月,不知道写什么,无法动笔。因为文安是一个跟着自己心走的人,如果自己都不喜欢自己笔下的故事,那是根本写不出来的。一个一个夜晚,文安也不知道自己想了多少遍,忽然有一天,文安看着窗外的夜色想着,能不能把自己想写的东西糅合在一起呢?这样就不用为选择而头痛了。比如说,把民国和都市姐妹融合在一起。当时突然就豁然开朗,这种新颖的写法立即就让我的兴趣来了,我觉得,我有动力写一个故事了。
文安一直有一个理想,就是想写一本世家文化的书。于是选择了“丝绸”这个古老、传统而缠绵的元素。只因为丝,不同于瓷器的刚硬,不同于茶叶的清秀,丝绸本身便是柔婉,灵动,而绵长的。与文安想的书名“情似故人来”又有谐音之趣。于是文安兴冲冲的开始写故人。
当时由于秘密已经结束了七个月,故人开始写的时候,只有一些一直守候文安新文的老朋友,而且故人的开头,文安选择了平缓的叙述方式,并不能非常迅速的就吸引新朋友来读。再加上文安更新的龟速--------
任何一个作者,都是希望自己的文章有人看的,当时文安隐隐有些担心,是不是这次的题材选择的太大了?不如纯粹的言情更加吸引人呢?但是文安没有改变初衷,不论读者多还是少,文安只想写自己想写的,文安必须要把这个丝绸世家的前世今生故事认真写完,哪怕最后只有一个读者,文安也写给她看。
故人的读者渐渐多了起来,从老朋友,到新朋友,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和编辑开玩笑说已经很久没看到故人的推荐了。编辑反问我,你觉得故人还需要推荐吗?我才注意到故人的成绩原来已经远远在我的意料之外了。说不上的滋味,只是忽然很欣慰,觉得文安的执着,是值得的,大家的认可,是文安最大的动力。
故人的故事,前世今生两条线索交映,情感和丝绸两条线索交映。对文安有不少挑战:
首先在写作方式上,对文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来是前世和今生要相互照应,要融合在一起,不能彼此突兀,各自独立。二来是情感和商战,也要彼此交融,互相渗透,才能赋予商战在言情作品里的魅力。
于是文安只能处处小心,就如自己和自己手谈,先给自己布个棋局,自己再解困出来。而且前世和今生的转换,既要情绪、情节实现同步,又要恰到好处,顺其自然,也确实让文安琢磨许久。文安不知道大家是否满意,但文安自己对现在的结果,还是比较知足的。
其次是在知识积淀上,对文安也是挑战。民国要写的符合历史,比如民国开篇便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的年代,比如西山派和改组派的斗争,比如日寇侵华路线,比如西安事变,比如万福闸惨案,比如汪伪政府的成立------这一切,都要尽量去贴紧史实,不能随意篡改,也让文安重读了近代史,学习了不少。而现代的商战,其中销售、股票、金融的知识,文安也在查阅资料、请教别人的同时,极大的提升了自己的知识储备。
再次,便是时间和体力的挑战了。文安的确没有想到,架构的巨大,更新的龟速,让故人写了七个月。尽管文安不是个喜欢诉苦的人,尤其是写文,是有很大乐趣的事,更加不想把这个过程描述的很痛苦。但是回想起这七个月,没有一天睡眠超过6个小时,以至于现在的生物钟都变成了6小时自动醒。想说这个过程不辛苦,竟然也变得艰难。但是看着自己想象的情节变成了厚重的文字,其中的欢欣和快乐,也是最大的幸福。
再和大家聊聊故人的内容吧。
前世的民国,文安本以为自己是个对民国无感的人,但是当文安坐到电脑前,却如附体一般,忽然就钻进民国的故事里去。民国竟然意外的写的比现代还流畅。江南风韵的赵家大宅,成悦锦的研制,北平的革命,博览会的获奖,以及日寇的侵略,到最后的悲情殉国-----就自己灵动的跑到了指尖,跑到了笔端。原来文安以为遥远的故事,也不再遥远,甚至如织锦般翻飞跳跃,让文安书写不尽。写完这个故事,文安才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民国这个时代。
民国的赵石南,杜衡,赵凌泉(夏凌泉),都是二十出头的年纪,意气风发,挥斥方遒,一群年轻人,在为国家的未来拼搏。选择这个年纪去写,只是因为民国,该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自古英雄出少年,无论是做实业的石南,干革命的凌泉,抑或是抨击时弊的杜衡,都是那个年代的英雄。
而细心的读者也许也发现了,民国的人名,都是中药名,石南,凌泉,杜衡,锦葵,佩兰,杜仲,双叶,冬桑,豺羽,小茴,茯苓,素问,半夏,重台-------之所以取中药名,一是当时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