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2/2)
百度小说 www.bdxs.cc,汉末风云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才是!”郑浑回过神来,质问尹铭道。
“呵呵,在下的确是说了要兴兵,可是在下却不敢有背天道,作出逆天之事!”尹铭先将自己与叛逆撇清干系,心中盘算着怎么糊弄过去。
“那尹公子这太平之时为何大兴兵事了?”郑浑紧追不舍,誓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了。
“文公先生对时下局势如此看法么?您真的认为如今天下太平无事么?”尹铭正好接着郑浑的话茬,反问郑浑道。
“这,当然。”郑浑略一犹豫,还是武断的说道。
“哦,文公先生真的是这么认为的?”尹铭一眨不眨的望着郑浑,似乎自言自语的说道:“我大汉自和帝以后,皇帝都是幼年即位,是以朝政皆由外戚、宦官等轮番把持,政治日趋腐朽。当今天子陛下则公然在西园卖官鬻爵。州郡官职有时一月轮换几次,官吏到任后,就聚敛搜括。且自安帝之后,朝廷长期对西羌族用兵,耗费军饷四百多亿钱。这一沉重负担谁来承担?当然是全部落到了广大平民百姓的头上。加上这各种自然灾害,以致我大汉朝出现了‘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的严重局面。大批劳苦百姓四处流亡,饿殍遍野,就连京师洛阳也是死者相枕于路。这个文公先生应该比区区在下清楚的多吧!”
尹铭说着目光视郑浑,使得郑浑在他的视之下,显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
“这,这个似乎与公子兴兵是两回事吧。”郑浑作为一个忠于大汉朝廷的有识之士,虽然讨厌尹铭的说法,却不得不承认尹铭说的没错,但是心情极不甘心。
“两回事吗?不、不、不。”尹铭连连摆手,依然盯着郑浑道:“从安帝起至今的八十余年,见于记载的大小农民暴动近百次。其中,如安帝时青州张伯路领导的流民暴动,波及沿海九郡;顺帝时广陵张婴领导的暴动军一万多人,活动于徐、扬一带达十几年之久;桓帝时太山公孙举领导暴动军,在青、兖、徐三州作战,给朝廷军队以沉重的打击。在南方和西北,还出现了汉族和少数族的联合暴动。甚至还有不少农民暴动的领袖自称‘皇帝’、‘黑帝’、‘无上将军’、‘真人’等等,他们或建年号,或置百官,或是利用宗教为组织形式。此伏彼起,日益频繁。不知文公先生可曾听过民间极为流行的一首歌谣。”
说着,尹铭突然问郑浑道。
“什么歌谣?”郑浑随口问道。
“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民不必可轻!”尹铭心思沉重的,缓慢的念出这首歌谣。接着他又激动的说道:“文公先生你敢保证农民暴动就不会再出现了么?不,文公先生,我可以告诉你,过不了多久,一定会爆发更大规模的农民暴动,大到可以将整个大汉朝掀翻。”
“这、这、这绝对不可能。”郑浑被尹铭说的不禁露出些许惊慌神色,慌忙否认尹铭的说法。
“文公先生,何必要自欺欺人了!”尹铭得理不饶人,毫不客气的视郑浑。
“敢问尹公子,您是如何肯定过不了多久就一定会爆发乱民暴动了?”管老惊惧之外更多的是难以置信,于是问道。
尹铭刚刚一时说的忘形,将黄巾起义即将爆发给说了出来,此时被管老一问,先是一愣,想到既然已经说的这么清楚了,干脆豁出去了,便决定将张角一事说出。
“管老、文公先生,二位可曾听过太平道,以及大贤良师张角?”尹铭捋了捋自己的思绪,使自己更清醒一些之后说道。
“郑某有所耳闻,却不尽清楚。”郑浑说道。
“可是时下在冀州一边传道,一边为民治病的太平道?”管老说道。
“嗯,就是这个太平道,管老以为他们如何?”尹铭又问道。
“什么?什么如何?”管老一时不明白尹铭的意思。
“张角,冀州巨鹿人氏,太平道的首领及创始人,自称‘大贤良师’。他们奉黄帝、老子为教祖。而这个张角则是以传道和治病为名,在广大的劳苦百姓之中宣扬教义,更进行着一些秘密的、不可告人的活动。仅仅这十余年间,其徒众已经达十万之众,更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为了方便管理,张角将其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每方设一渠帅,由他统一指挥。”尹铭说完环视管老及郑浑后又道,“请问二位,你们认为这个张角其意何在呢?”
“果有此事?”郑浑身居洛阳京城,对各州之事都不甚了解,有的只是听朝廷的只言片语,所以这张角及太平道之事虽然听过,却不知道有如此严重。
“这倒是不假。”管老就不同了,他一直在冀州,是以对张角的事迹了解就多了。
“那朝廷为何不将其剿灭?”郑浑愤然说道。
“哼哼!熹平五年,司徒杨赐曾上书当今圣上,请求诛杀太平道的渠帅,以免酿成后患。可是谁曾想到,圣上身边的几个常侍便是张角之太平道的信徒!”尹铭对这个昏庸无能的狗屁灵帝是痛恨到底了。
“怎么会这样?”郑浑听后喃喃自语道。
由郑浑的神情,尹铭可以看出郑浑是真的难受,郑浑虽然厌恶当今朝政,可是也没有想到朝廷会混乱至此。
“文公先生可是不信?若是不信在下的话,大可以亲自去问问你的兄长公业先生了。”郑泰郑公业,郑浑之兄。尹铭对郑泰的了解只限于历史记载,史书记载:泰字公业。少有才略,多谋计,知天下将乱,阴交结豪杰。家富於财,有田四百顷,而食常不足,名闻山东。举孝廉,三府辟,公车徵,皆不就。而真正让尹铭知道他的,是他曾经与荀攸等密谋诛除董卓,后来被袁术任命为扬州刺史。
郑浑对自己的兄长极为了解的,他知道自己兄长的为人,而尹铭此时抬出郑浑的哥哥郑泰,便彻底将郑浑最后一点疑惑打消了。
才是!”郑浑回过神来,质问尹铭道。
“呵呵,在下的确是说了要兴兵,可是在下却不敢有背天道,作出逆天之事!”尹铭先将自己与叛逆撇清干系,心中盘算着怎么糊弄过去。
“那尹公子这太平之时为何大兴兵事了?”郑浑紧追不舍,誓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了。
“文公先生对时下局势如此看法么?您真的认为如今天下太平无事么?”尹铭正好接着郑浑的话茬,反问郑浑道。
“这,当然。”郑浑略一犹豫,还是武断的说道。
“哦,文公先生真的是这么认为的?”尹铭一眨不眨的望着郑浑,似乎自言自语的说道:“我大汉自和帝以后,皇帝都是幼年即位,是以朝政皆由外戚、宦官等轮番把持,政治日趋腐朽。当今天子陛下则公然在西园卖官鬻爵。州郡官职有时一月轮换几次,官吏到任后,就聚敛搜括。且自安帝之后,朝廷长期对西羌族用兵,耗费军饷四百多亿钱。这一沉重负担谁来承担?当然是全部落到了广大平民百姓的头上。加上这各种自然灾害,以致我大汉朝出现了‘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的严重局面。大批劳苦百姓四处流亡,饿殍遍野,就连京师洛阳也是死者相枕于路。这个文公先生应该比区区在下清楚的多吧!”
尹铭说着目光视郑浑,使得郑浑在他的视之下,显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
“这,这个似乎与公子兴兵是两回事吧。”郑浑作为一个忠于大汉朝廷的有识之士,虽然讨厌尹铭的说法,却不得不承认尹铭说的没错,但是心情极不甘心。
“两回事吗?不、不、不。”尹铭连连摆手,依然盯着郑浑道:“从安帝起至今的八十余年,见于记载的大小农民暴动近百次。其中,如安帝时青州张伯路领导的流民暴动,波及沿海九郡;顺帝时广陵张婴领导的暴动军一万多人,活动于徐、扬一带达十几年之久;桓帝时太山公孙举领导暴动军,在青、兖、徐三州作战,给朝廷军队以沉重的打击。在南方和西北,还出现了汉族和少数族的联合暴动。甚至还有不少农民暴动的领袖自称‘皇帝’、‘黑帝’、‘无上将军’、‘真人’等等,他们或建年号,或置百官,或是利用宗教为组织形式。此伏彼起,日益频繁。不知文公先生可曾听过民间极为流行的一首歌谣。”
说着,尹铭突然问郑浑道。
“什么歌谣?”郑浑随口问道。
“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民不必可轻!”尹铭心思沉重的,缓慢的念出这首歌谣。接着他又激动的说道:“文公先生你敢保证农民暴动就不会再出现了么?不,文公先生,我可以告诉你,过不了多久,一定会爆发更大规模的农民暴动,大到可以将整个大汉朝掀翻。”
“这、这、这绝对不可能。”郑浑被尹铭说的不禁露出些许惊慌神色,慌忙否认尹铭的说法。
“文公先生,何必要自欺欺人了!”尹铭得理不饶人,毫不客气的视郑浑。
“敢问尹公子,您是如何肯定过不了多久就一定会爆发乱民暴动了?”管老惊惧之外更多的是难以置信,于是问道。
尹铭刚刚一时说的忘形,将黄巾起义即将爆发给说了出来,此时被管老一问,先是一愣,想到既然已经说的这么清楚了,干脆豁出去了,便决定将张角一事说出。
“管老、文公先生,二位可曾听过太平道,以及大贤良师张角?”尹铭捋了捋自己的思绪,使自己更清醒一些之后说道。
“郑某有所耳闻,却不尽清楚。”郑浑说道。
“可是时下在冀州一边传道,一边为民治病的太平道?”管老说道。
“嗯,就是这个太平道,管老以为他们如何?”尹铭又问道。
“什么?什么如何?”管老一时不明白尹铭的意思。
“张角,冀州巨鹿人氏,太平道的首领及创始人,自称‘大贤良师’。他们奉黄帝、老子为教祖。而这个张角则是以传道和治病为名,在广大的劳苦百姓之中宣扬教义,更进行着一些秘密的、不可告人的活动。仅仅这十余年间,其徒众已经达十万之众,更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为了方便管理,张角将其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每方设一渠帅,由他统一指挥。”尹铭说完环视管老及郑浑后又道,“请问二位,你们认为这个张角其意何在呢?”
“果有此事?”郑浑身居洛阳京城,对各州之事都不甚了解,有的只是听朝廷的只言片语,所以这张角及太平道之事虽然听过,却不知道有如此严重。
“这倒是不假。”管老就不同了,他一直在冀州,是以对张角的事迹了解就多了。
“那朝廷为何不将其剿灭?”郑浑愤然说道。
“哼哼!熹平五年,司徒杨赐曾上书当今圣上,请求诛杀太平道的渠帅,以免酿成后患。可是谁曾想到,圣上身边的几个常侍便是张角之太平道的信徒!”尹铭对这个昏庸无能的狗屁灵帝是痛恨到底了。
“怎么会这样?”郑浑听后喃喃自语道。
由郑浑的神情,尹铭可以看出郑浑是真的难受,郑浑虽然厌恶当今朝政,可是也没有想到朝廷会混乱至此。
“文公先生可是不信?若是不信在下的话,大可以亲自去问问你的兄长公业先生了。”郑泰郑公业,郑浑之兄。尹铭对郑泰的了解只限于历史记载,史书记载:泰字公业。少有才略,多谋计,知天下将乱,阴交结豪杰。家富於财,有田四百顷,而食常不足,名闻山东。举孝廉,三府辟,公车徵,皆不就。而真正让尹铭知道他的,是他曾经与荀攸等密谋诛除董卓,后来被袁术任命为扬州刺史。
郑浑对自己的兄长极为了解的,他知道自己兄长的为人,而尹铭此时抬出郑浑的哥哥郑泰,便彻底将郑浑最后一点疑惑打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