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隋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乐书七卷后魏丞相士曹行参军信都芳撰。
乐杂书三卷
乐元一卷魏僧撰。
管弦记十卷凌秀撰。
乐要一卷何妥撰。
乐部一卷
春官乐部五卷梁有宋元嘉正声伎录一卷,张解撰,亡。
乐府声调六卷岐州刺史、沛国公郑译撰。
乐府声调三卷郑译撰。
乐经四卷
琴操三卷晋广陵相孔衍撰。
琴操钞二卷
琴操钞一卷
琴谱四卷戴氏撰。
琴经一卷
琴说一卷
琴历头簿一卷
新杂漆调弦谱一卷
乐谱四卷
乐谱集二十卷萧吉撰。
乐略四卷
乐律义四卷沈重撰。
钟律义一卷
乐簿十卷
齐朝曲簿一卷
大隋总曲簿一卷
推七音二卷并尺法。
乐论事一卷
乐事一卷
正声伎杂等曲簿一卷
太常寺曲名一卷
太常寺曲簿十一卷
歌曲名五卷
历代乐名一卷
钟磬志二卷公孙崇撰。
乐悬一卷何晏等撰议。
乐悬图一卷
钟律纬辩宗见一卷
当管七声二卷魏僧撰。
黄钟律一卷梁有钟律纬六卷,梁武帝撰,亡。
右四十二部,一百四十二卷。通计亡书,合四十六部,二百六十三卷。
乐者,先王所以致神祇,和邦国,谐万姓,安宾客,悦远人,所从来久矣。周 人存六代之乐,曰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护、大武。 其后衰微崩坏,及秦而顿灭。汉初,制氏虽纪其铿锵彭儛,而不能通其义。其后窦 公、河间献王、常山王、张禹,咸献乐书。魏、晋已后,虽加损益,去正转远, 事在声乐志。今录其见书,以补乐章之阙。
春秋经十一卷吴卫将军士燮注。
春秋左氏长经二十卷汉侍中贾逵章句。
春秋左氏解诂三十卷贾逵撰。
春秋左氏传解谊三十一卷汉九江太守服虔注。
春秋左氏传三十卷王肃注。
春秋左氏传三十卷董遇章句。
春秋左氏传义注十八卷孙毓注。
春秋左氏传十二卷魏司徒王朗撰。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杜预撰。
春秋杜氏、服氏注春秋左传十卷残缺。
春秋左氏传音三卷魏中散大夫嵇康撰。梁有服虔、杜预音三卷,魏高贵乡 公春秋左氏传音三卷,曹躯音、尚书左人郎荀讷等音四卷,亡。
春秋左氏传音三卷李轨撰。
春秋左氏传音三卷徐邈撰。
春秋释训一卷贾逵撰。
春秋左氏经传硃墨列一卷贾逵撰。
春秋释例十卷汉公车徵士颖容撰。梁有春秋左氏传条例九卷,汉大司 农郑众撰。
春秋左氏膏肓释疴十卷服虔撰。梁有春秋汉议驳二卷,服虔撰,亡。
驳何氏汉议二卷郑玄撰。
春秋成长说九卷服虔撰。梁有春秋左氏达义一卷,汉司徒掾王玢撰, 亡。
春秋塞难三卷服虔撰。梁有春秋杂议难五卷,汉少府孔融撰;春秋 左氏释驳一卷,王朗撰。亡。
春秋说要十卷魏乐平太守糜信撰。
春秋释例十五卷杜预撰。梁有春秋释例引序一卷,齐正员郎杜乾光撰, 亡。
春秋左氏传评二卷杜预撰。
春秋条例十一卷晋太尉刘寔撰。梁有春秋公羊达义三卷,刘寔撰,亡。
春秋经例十二卷晋方范撰。梁有春秋释滞十卷,晋尚书左丞殷兴撰, 春秋释难三卷,晋护军范坚撰。亡。
春秋左氏传条例二十五卷
春秋义例十卷
春秋左传例苑十九卷梁有春秋经传说例疑隐一卷,吴略撰;春秋左 氏分野一卷;春秋十二公名一卷,郑玄撰。亡。
春秋左氏经传通解四卷王述之撰。
春秋左氏传贾、服异同略五卷孙毓撰。
春秋左氏函传义十五卷干宝撰。
春秋左氏区别三十卷尚书功论郎何始真撰。
春秋文苑六卷
春秋丛林十二卷
春秋义林一卷
春秋大夫辞三卷
春秋嘉语六卷
春秋左氏诸大夫世谱十三卷
春秋五辩二卷梁五经博士沈宏撰。
春秋辩证六卷
春秋旨通十卷王述之撰。
春秋经传解六卷崔灵恩撰。
春秋申先儒传论十卷崔灵恩撰。
春秋左氏传立义十卷崔灵恩撰。
刘寔等集解春秋序一卷
春秋序论二卷干宝撰。
春秋序一卷贺道养注。
春秋序一卷崔灵恩撰。
春秋序一卷田元休注。
春秋左传杜预序集解一卷刘炫注。
春秋左氏经传义略二十五卷陈国子博士沈文阿撰。
王元规续沈文阿春秋左氏传义略十卷
春秋义略三十卷陈右军将军张冲撰。
春秋左氏义略八卷
春秋五十凡义疏二卷
春秋左氏传述义四十卷东京太学博士刘炫撰。
春秋序义疏一卷梁有春秋发题一卷,梁简文帝撰;春秋左氏图十 卷,汉太子太傅严彭祖撰;古今春秋盟会地图一卷。亡。
春秋公羊传十二卷严彭祖撰。
春秋公羊解诂十一卷汉谏议大夫何休注。
春秋公羊经传十三卷晋散骑常侍王愆期注。梁有春秋公羊传十二卷, 晋河南太守高龙注;春秋公羊传十四卷,孔衍集解;春秋公羊音,李轨、 晋徵士江淳撰,各一卷。
春秋繁露十七卷汉胶西相董仲舒撰。
春秋决事十卷董仲舒撰。
春秋决疑论一卷
春秋左氏膏盲十卷何休撰。
春秋谷梁废疾三卷何休撰。
春秋汉议十三卷何休撰。
驳何氏汉议二卷郑玄撰。梁有汉议驳二卷,服虔撰,亡。
驳何氏汉议叙一卷
春秋公羊墨守十四卷何休撰。
春秋公羊例序五卷刁氏撰。
春秋公羊谥例一卷何休撰。梁有春秋公羊传条例一卷,何休撰;春 秋公羊传问答五卷,荀爽问,魏安平太守徐钦答;春秋公羊论二卷,晋车骑 将军庾翼问,王愆期答。亡。
春秋公羊解序一卷鲜于公撰。
春秋公羊疏十二卷
春秋谷梁传十三卷吴仆射唐固注。梁有春秋谷梁传十五卷,汉谏议大 夫尹更始撰,亡。
春秋谷梁传十二卷魏乐平太守糜信注。
谷梁传十卷晋堂邑太守张靖注。梁有春秋谷梁传十三卷,晋给事郎徐 乾注;春秋谷梁传十卷,胡讷集解。亡。
春秋谷梁传十六卷程阐撰。
春秋谷梁传十四卷孔衍撰。
春秋谷梁传十二卷徐邈撰。
春秋谷梁传十四卷段肃注,疑汉人。
春秋谷梁传五卷孔君揩训,残缺。梁十四卷。
春秋谷梁传十二卷范甯集解。梁有谷梁音一卷,亡。
春秋谷梁传四卷残缺,张、程、孙、刘四家集解。
糜信理何氏汉议二卷魏人撰。
春秋谷梁传义十卷徐邈撰。
春秋议十卷何休撰。
徐邈答春秋谷梁义三卷
薄叔玄问谷梁义二卷梁四卷。
春秋谷梁传例一卷范宁撰。
春秋公羊、谷梁传十二卷晋博士刘兆撰。
春秋谷梁废疾三卷何休撰,郑玄释,张靖笺。
春秋公羊、谷梁二传评三卷
春秋三家经本训诂十二卷贾逵撰。宋有三家经二卷,亡。
春秋三传论十卷魏大长秋韩益撰。
春秋经合三传十卷潘叔度撰。
春秋成夺十卷潘叔度撰。
春秋三传评十卷胡讷撰。梁有春秋集三师难三卷,春秋集三传经解 十卷,胡讷撰。今亡。
春秋土地名三卷晋裴秀客京相璠等撰。
春秋外传国语二十卷贾逵注。
春秋外传国语二十一卷虞翻注。
春秋外传章句一卷王肃撰。梁二十二卷。
春秋外传国语二十二卷韦昭注。
春秋外传国语二十卷晋五经博士孔晁注。
春秋外传国语二十一卷唐固注。梁有春秋古今盟会地图一卷,亡。
右九十七部,九百八十三卷。通计亡书,合一百三十部,一千一百九十二卷。
春秋者,鲁史策书之名。昔成周微弱,典章沦废,鲁以周公之故,遗制尚 存。仲尼因其旧史,裁而正之,或婉而成章,以存大顺,或直书其事,以示首恶。 故有求名而亡,欲盖而彰,乱臣贼子,于是大惧。其所褒贬,不可具书,皆口授弟 子。弟子退而异说,左丘明恐失其真,乃为之传。遭秦灭学,口说尚存。汉初,有 公羊、谷梁、邹氏、夹氏,四家并行。王莽之乱,邹氏无师,夹氏亡。初,齐人胡 母子都传公羊春秋,授东海嬴公。嬴公授东海孟卿,孟卿授鲁人眭孟,眭孟授 东海严彭祖、鲁人颜安乐。故后汉公羊有严氏、颜氏之学,与谷梁三家并立。 汉末,何休又作公羊解说。而左氏汉初出于张苍之家,本无传者。至文帝 时,梁太傅贾谊为训诂,授赵人贯公。其后刘歆典校经籍,考而正之,欲立于学, 诸儒莫应。至建武中,尚书令韩歆请立而未行。时陈元最明左传,又上书讼之。 于是乃以魏郡李封为左氏博士。后群儒蔽固者,数廷争之。及封卒,遂罢。然 诸儒传左氏者甚众。永平中,能为左氏者,擢高第为讲郎。其后贾逵、服 虔并为训解。至魏,遂行于世。晋时,杜预又为经传集解。谷梁范甯注、 公羊何休注、左氏服虔、杜预注,俱立国学。然公羊、谷梁,但 试读文,而不能通其义。后学三传通讲,而左氏唯传服义。至隋,杜氏盛行, 服义及公羊、谷梁浸微,今殆无师说。
古文孝经一卷孔安国传。梁末亡逸,今疑非古本。
孝经一卷郑氏注。梁有马融、郑众注孝经二卷,亡。
孝经一卷王肃解。梁有魏散骑常侍苏林,吏部尚书何晏,光禄大夫刘邵、 孙氏等注孝经各一卷,亡。
孝经解赞一卷韦昭解。
孝经默注一卷徐整注。
集解孝经一卷谢万集。
集议孝经一卷晋中书郎荀昶撰,亡。
集议孝经一卷晋东阳太守袁敬仲集。梁有孝经皇义一卷,宋均撰;又 有晋给事中杨泓,处士虞槃佐、孙氏,东阳太守殷仲文,晋陵太守殷叔道,丹阳尹 车胤,孔光各注孝经一卷;荀昶注孝经二卷;宋何承天、费沈,齐光禄大 夫王玄载,国子博士明僧绍,梁五经博士严植之,尚书功论郎曹思文,羽林监江系 之,江逊等注孝经各一卷;释慧始注孝经一卷;陶弘景集注孝经一卷; 诸葛循孝经序一卷。亡。
孝经一卷释慧琳注。梁有晋穆帝时晋孝经一卷,武帝时送总明馆孝 经讲、议各一卷,宋大明中东宫讲,齐永明三年东宫讲,齐永明中 诸王讲及贺緌讲、议孝经义疏各一卷,齐临沂令李玉之为始兴王讲孝经 义疏二卷,亡。
孝经义疏十八卷梁武帝撰。梁有皇太子讲孝经义三卷,天监八年皇太 子讲孝经义一卷,梁简文孝经义疏五卷,萧子显孝经义疏一卷,亡。
孝经敬爱义一卷梁吏部尚书萧子显撰。
孝经私记四卷无名先生撰。
孝经义一卷
孝经义疏一卷赵景韶撰。
孝经义疏三卷皇侃撰。
孝经私记二卷周弘正撰。
古文孝经述义五卷刘炫撰。
孝经讲疏六卷徐孝克撰。
孝经义一卷梁扬州文学从事太史叔明撰。梁有孝经玄、孝经图各 一卷,孝经孔子图二卷,亡。
国语孝经一卷
右十八部,合六十三卷。通计亡书,合五十九部,一百一十四卷。
夫孝者,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自天子达于庶人,虽尊卑有差,及乎行孝, 其义一也。先王因之以治国家,化天下,故能不严而顺,不肃而成。斯实生灵之至 德,王者之要道。孔子既叙六经,题目不同,指意差别,恐斯道离散,故作孝经, 以总会之,明其枝流虽分,本萌于孝者也。遭秦焚书,为河间人颜芝所藏。汉初, 芝子贞出之,凡十八章,而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苍、谏议大夫翼奉、安昌侯 张禹,皆名其学。又有古文孝经,与古文尚书同出,而长孙有闺门一 章,其余经文,大较相似,篇简缺解,又有衍出三章,并前合为二十二章,孔安国 为之传。至刘向典校经籍,以颜本比古文,除其繁惑,以十八章为定。郑众、马融, 并为之注。又有郑氏注,相传或云郑玄,其立义与玄所注余书不同,故疑之。梁代, 安国及郑氏二家,并立国学,而安国之本,亡于梁乱。陈及周、齐,唯传郑氏。至 隋,秘书监王劭于京师访得孔传,送至河间刘炫。炫因序其得丧,述其议疏, 讲于人间,渐闻朝廷,后遂著令,与郑氏并立。儒者喧喧,皆云炫自作之,非孔旧 本,而秘府又先无其书。又云魏氏迁洛,未达华语,孝文帝命侯伏侯可悉陵,以夷 言译孝经之旨,教于国人,谓之国语孝经。今取以附此篇之末。
论语十卷郑玄注。梁有古文论语十卷,郑玄注;又王肃、虞翻、谯周 等注论语各十卷。亡。
论语九卷郑玄注,晋散骑常侍虞喜赞。
集解论语十卷何晏集。
集注论语六卷晋八卷,晋太保卫瓘注。梁有论语补阙二卷,宋明帝补 卫瓘阙,亡。
论语集义八卷晋尚书左中兵郎崔豹集。梁十卷。
论语十卷晋著作郎李充注。
集解论语十卷晋廷尉孙绰解。梁有盈氏及孟整注论语各十卷,亡。
集解论语十卷晋兗州别驾江熙解。
论语七卷卢氏注。梁有晋国子博士梁觊、益州刺史袁乔、尹毅、司徒左长 史张凭及阳惠明、宋新安太守孔澄之、齐员外郎虞遐及许容、曹思文注,释僧智略 解,梁太史叔明集解,陶弘景集注论语各十卷;又论语音二卷,徐邈等撰。 亡。
论语难郑一卷梁有古论语义注谱一卷,徐氏撰;论语隐义注三卷, 论语义注三卷。亡。
论语难郑一卷
论语标指一卷司马氏撰。
论语杂问一卷
论语孔子弟子目录一卷郑玄撰。
论语体略二卷晋太傅主簿郭象撰。
论语旨序三卷晋卫尉缪播撰。
论语释疑三卷王弼撰。
论语释一卷张凭撰。
论语释疑十卷晋尚书郎栾肇撰。梁有论语释驳三卷,王肃撰;论语 驳序二卷,栾肇撰;论语隐一卷,郭象撰;论语藏集解一卷,应琛撰; 论语释一卷,曹毗撰;论语君子无所争一卷,庾亮撰;论语释一卷, 李充撰;论语释一卷,庾翼撰;论语义一卷,王濛撰;又蔡系论语释 一卷,张隐论语释一卷,郄原通郑一卷,王氏修郑错一卷,姜处道 论释一卷。亡。
论语别义十卷范暠撰。梁有论语疏八卷,宋司空法曹张略等撰;新 书对张论十卷,虞喜撰。
论语义疏十卷褚仲都撰。
论语义疏十卷皇侃撰。
论语述义十卷刘炫撰。
论语义疏八卷
论语讲疏文句义五卷徐孝克撰,残缺。
论语义疏二卷张冲撰。梁有论语义注图十二卷,亡。
孔丛七卷陈胜博士孔鲋撰。梁有孔志十卷,梁太尉参军刘被撰,亡。
孔子家语二十一卷王肃解。梁有当家语二卷,魏博士张融撰,亡。
孔子正言二十卷梁武帝撰。
尔雅三卷汉中散大夫樊光注。梁有汉刘歆,犍为文学、中黄门李巡尔雅 各三卷,亡。
尔雅七卷孙炎注。
尔雅五卷郭璞注。
集注尔雅十卷梁黄门郎沈〔注。
尔雅音八卷秘书学士江氵崔撰。梁有尔雅音二卷,孙炎、郭璞撰。
尔雅图十卷郭璞撰。梁有尔雅图赞二卷,郭璞撰,亡。
广雅三卷魏博士张揖撰。梁有四卷。
广雅音四卷秘书学士曹宪撰。
小尔雅一卷李轨略解。
方言十三卷汉扬雄撰,郭璞注。
释名八卷刘熙撰。
辩释名一卷韦昭撰。
五经音十卷徐邈撰。
五经正名十二卷刘炫撰。
白虎通六卷
五经异义十卷后汉太尉祭酒许慎撰。
五经然否论五卷晋散骑常侍谯周撰。
五经拘沈十卷晋高凉太守杨方撰。
五经大义三卷戴逵撰。梁有通五经五卷,王氏撰;五经咨疑八卷, 周杨撰;五经异同评一卷,贺緌撰;五经秘表要三卷。亡。
五经大义十卷后周县伯中大夫樊文深撰。
经典大义十二卷沈文阿撰。
五经大义五卷何妥撰。
五经通义八卷梁九卷。
五经义六卷梁七卷。梁又有五经义略一卷,亡。
五经要义五卷梁十七卷,雷氏撰。
五经析疑二十八卷邯郸绰撰。
五经宗略二十三卷元延明撰。
五经杂义六卷孙暢之撰。
长春义记一百卷梁简文帝撰。
大义九卷
游玄桂林九卷张讥撰。
六经通数十卷梁舍人鲍泉撰。
七经义纲二十九卷樊文深撰。
七经论三卷樊文深撰。
质疑五卷樊文深撰。
经典玄儒大义序录二卷沈文阿撰。
玄义问答二卷
六艺论一卷郑玄撰。
圣证论十二卷王肃撰。
郑志十一卷魏侍中郑小同撰。
郑记六卷郑玄弟子撰。
谥法三卷刘熙撰。
谥法十卷特进、中军将军沈约撰。
谥法五卷梁太府卿贺緌撰。
江都集礼一百二十六卷
右七十三部,七百八十一卷。通计亡书,合一百一十六部,一千二十七卷。
论语者,孔子弟子所录。孔子既叙六经,讲于洙、泗之上,门徒三千,达 者七十。其与夫子应答,及私相讲肄,言合于道,或书之于绅,或事之无厌。仲尼 既没,遂缉而论之,谓之论语。汉初,有齐、鲁之说。其齐人传者二十二篇, 鲁人传者二十篇。齐则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宗畸、御史大夫贡禹、尚书令五鹿充宗、 胶东庸生。鲁则常山都尉龚奋、长信少府夏侯胜、韦丞相节侯父子、鲁扶卿、前将 军萧望之、安昌侯张禹,并名其学。张禹本授鲁论,晚讲齐论,后遂合而 考之,删其烦惑。除去齐论-问王、知道二篇,从鲁论二十篇为定, 号张侯论,当世重之。周氏、包氏为之章句,马融又为之训。又有古论语, 与古文尚书同出,章句烦省,与鲁论不异,唯分子张为二篇,故有二 十一篇。孔安国为之传。汉末,郑玄以张侯论为本,参考齐论、古论 而为之注。魏司空陈群、太常王肃、博士周生烈,皆为义说。吏部尚书何晏又为集 解。是后诸儒多为之注,齐论遂亡。古论先无师说,梁、陈之时,唯郑玄、 何晏立于国学,而郑氏甚微。周、齐,郑学独立。至隋,何、郑并行,郑氏盛于人 间。其孔丛、家语,并孔氏所传仲尼之旨。尔雅诸书,解古今之意, 并五经总义,附于此篇。
河图二十卷梁河图洛书二十四卷,目录一卷,亡。
河图龙文一卷
易纬八卷郑玄注。梁有九卷。
尚书纬三卷郑玄注,梁六卷。
尚书中候五卷郑玄注。梁有八卷,今残缺。
诗纬十八卷魏博士宋均注。梁十卷。
礼纬三卷郑玄注,亡。
礼记默房二卷宋均注。梁有三卷,郑玄注,亡。
乐纬三卷宋均注。梁有乐五鸟图一卷。亡。
春秋灾异十五卷郗萌撰。梁有春秋纬三十卷,宋均注;春秋内事 四卷,春秋包命二卷,春秋秘事十一卷,书、易、诗、孝经、春秋、河 洛纬秘要一卷,五帝钩命诀图一卷。亡。
孝经勾命诀六卷宋均注。
孝经援神契七卷宋均注。
孝经内事一卷梁有孝经杂纬十卷,宋均注;孝经元命包一卷, 孝经古秘援神二卷,孝经古秘图一卷,孝经左右握二卷,孝经左右 契图一卷,孝经雌雄图三卷,孝经异本雌雄图二卷,孝经分野图一 卷,孝经内事图二卷,孝经内事星宿讲堂七十二弟子图一卷,又口授图 一卷;又论语谶八卷,宋均注;孔老谶十二卷,老子河洛谶一卷, 尹公谶四卷,刘向谶一卷,杂谶书二十九卷,尧戒舜、禹一卷, 孔子王明镜一卷,郭文金雄记一卷,王子年歌一卷,嵩高道士歌 一卷。亡。
右十三部,合九十二卷。通计亡书,合三十二部,共二百三十二卷。
易曰:“河出图,洛出书。”然则圣人之受命也,必因积德累业,丰功厚 利,诚著天地,泽被生人,万物之所归往,神明之所福飨,则有天命之应。盖龟龙 衔负,出于河、洛,以纪易代之徵,其理幽昧,究极神道。先王恐其惑人,秘而不 传。说者又云,孔子既叙六经,以明天人之道,知后世不能稽同其意,故别立纬及 谶,以遗来世。其书出于前汉,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云自黄帝至周文 王所受本文。又别有三十篇,云自初起至于孔子,九圣之所增演,以广其意。又有 七经纬三十六篇,并云孔子所作,并前合为八十一篇。而又有尚书中候、 洛罪级、五行传、诗推度灾、氾历枢、含神务、孝经勾命 诀、援神契、杂谶等书。汉代有郗氏、袁氏说。汉末,郎中郗萌集图纬 谶杂占为五十篇,谓之春秋灾异。宋均、郑玄并为谶律之注。然其文辞浅俗, 颠倒舛谬,不类圣人之旨。相传疑世人造为之后,或者又加点窜,非其实录。起王 莽好符命,光武以图谶兴,遂盛行于世。汉时,又诏东平王苍正五经章句,皆命从 谶。俗儒趋时,益为其学,篇卷第目,转加增广。言五经者,皆凭谶为说。唯孔安 国、毛公、王璜、贾逵之徒独非之,相承以为妖妄,乱中庸之典。故因汉鲁恭王、 河间献王所得古文,参而考之,以成其义,谓之“古学”当世之儒,又非毁之, 竟不得行。魏代王肃,推引古学,以难其义。王弼、杜预,从而明之,自是古学稍 立。至宋大明中,始禁图谶,梁天监已后,又重其制。及高祖受禅,禁之逾切。炀 帝即位,乃发使四出,搜天下书籍与谶纬相涉者,皆焚之,为吏所纠者至死。自是 无复其学,秘府之内,亦多散亡。今录其见存,列于六经之下,以备异说。
三苍三卷郭璞注。秦相李斯作苍颉篇,汉扬雄作训纂篇,后汉郎 中贾鲂作滂喜篇,故曰三苍。梁有苍颉二卷,后汉司空杜林注,亡。
埤苍三卷张揖撰。梁有广苍一卷,樊恭撰,亡。
急就章一卷汉黄门令史游撰。
急就章二卷崔浩撰。
急就章三卷豆卢氏撰。
吴章二卷陆机撰。
小学篇一卷晋下邳内史王义撰。
少学九卷杨方撰。
始学一卷
劝学一卷蔡邕撰。有司马相如凡将篇,班固太甲篇、在昔篇, 崔瑗飞龙篇,蔡邕圣皇篇、黄初篇、吴章篇,蔡邕女史篇, 合八卷,又幼学二卷,硃育撰;始学十二卷,吴郎中项峻撰;又月仪 十二卷。亡。
发蒙记一卷晋著作郎束皙撰。
启蒙记三卷晋散骑常侍顾恺之撰。
启疑记三卷顾恺之撰。
千字文一卷梁给事郎周兴嗣撰。
千字文一卷梁国子祭酒萧子云注。
千字文一卷胡肃注。
篆书千字文一卷
演千字文五卷
草书千字文一卷
古今字诂三卷张揖撰。梁有难字一卷,错误字一卷,并张揖撰; 异字二卷,硃育撰;字属一卷,贾鲂撰。亡。
杂字解诂四卷魏掖庭右丞周氏撰。梁有解文字七卷,周成撰;字义 训音六卷,古今字苑十卷,曹侯彦撰。亡。
杂字指一卷后汉太子中庶子郭显卿撰。
字指二卷晋朝议大夫李彤撰。梁有单行字四卷,李彤撰;又字偶 五卷。亡。
说文十五卷许慎撰。梁有演说文一卷,庾俨默注,亡。
说文音隐四卷
字林七卷晋弦令吕忱撰。
字林音义五卷宋扬州督护吴恭撰。
古今字书十卷
字书三卷
字书十卷
字统二十一卷阳承庆撰。
玉篇三十一卷陈左卫将军顾野王撰。
字类叙评三卷侯洪伯撰。
要字苑一卷宋豫章太守谢康乐撰。梁有常用字训一卷,殷仲堪撰; 要用字对误四卷,梁轻车参军邹诞生撰,亡。
要用杂字三卷邹里撰。梁有文字要记三卷,王义撰,亡。
俗语难字一卷秘书少监王劭撰。
杂字要三卷密州行参军李少通撰。
文字整疑一卷
正名一卷
文字集略六卷梁文贞处士阮孝绪撰。
今字辩疑三卷李少通撰。
异字同音一卷梁有释字同音三卷,宋散骑常侍吉文甫撰。
字宗三卷薛立撰。
文字谱一卷梁有古今文字序一卷,刘歊撰;文字统略一卷,焦子 明撰。亡。
文字辩嫌一卷彭立撰。
辩字一卷戴规撰。
杂字音一卷
借音字一卷
音书考源一卷
声韵四十一卷周研撰。
声类十卷魏左校令李登撰。
韵集十卷
韵集六卷晋安复令吕静撰。
四声韵林二十八卷张谅撰。
韵集八卷段弘撰。
群玉典韵五卷梁有文章音韵二卷,王该撰;又五音韵五卷。亡。
韵略一卷阳休之撰。
修续音韵诀疑十四卷李概撰。
纂韵钞十卷
四声指归一卷刘善经撰。
四声一卷梁太子少傅沈约撰。
四声韵略十三卷夏侯咏撰。
音谱四卷李概撰。
韵英三卷释静洪撰。
通俗文一卷服虔撰。
训俗文字略一卷后齐黄门郎颜之推撰。
证俗音字略六卷梁有诂幼二卷,颜延之撰;广诂幼一卷,宋给事 中荀楷撰。亡。
文字音七卷晋荡昌长王延撰。梁有纂文三卷,亡。
翻真语一卷王延撰。
真言鉴诫一卷
字书音同异一卷
叙同音义三卷
河洛语音一卷王长孙撰。
国语十五卷
国语十卷
鲜卑语五卷
国语物名四卷后魏侯伏侯可悉陵撰。
国语真歌十卷
国语杂物名三卷侯伏侯可悉陵撰。
国语十八传一卷
国语御歌十一卷
鲜卑语十卷
国语号令四卷
国语杂文十五卷
鲜卑号令一卷周武帝撰。
杂号令一卷
古文官书一卷后汉议郎卫敬仲撰。
古今奇字一卷郭显卿撰。
六文书一卷
四体书势一卷晋长水校尉卫恆撰。
杂体书九卷释正度撰。
古今八体六文书法一卷
古今篆隶杂字体一卷萧子政撰。
古今文等书一卷
篆隶杂体书二卷
文字图二卷
古今字图杂录一卷秘书学士曹宪撰。
婆罗门书一卷梁有扶南胡书一卷。
外国书四卷
秦皇东巡会稽刻石文一卷
一字石经周易一卷梁有三卷。
一字石经尚书六卷梁有今字石经郑氏尚书八卷,亡
一字石经鲁诗六卷梁有毛诗二卷,亡。
一字石经仪礼九卷
一字石经春秋一卷梁有一卷。
一字石经公羊传九卷
一字石经论语一卷梁有二卷。
一字石经典论一卷
三字石经尚书九卷梁有十三卷。
三字石经尚书五卷
三字石经春秋三卷梁有十二卷。
右一百八部,四百四十七卷。通计亡书,合一百三十五部,五百六十九卷。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谓书字。“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说者以为书之所起,起自黄帝苍颉。比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著于竹帛 谓之书。故有象形、谐声、会意、转注、假借、处事六义之别。古者童子示而不诳, 六年教之数与方名。十岁入小学,学书计。二十而冠,始习先王之道,故能成其德 而任事。然自苍颉讫于汉初,书经五变:一曰古文,即苍颉所作。二曰大篆,周宣 王时史籀所作。三曰小篆,秦时李斯所作。四曰隶书,程邈所作。五曰草书,汉初 作。秦世既废古文,始用八体,有大篆、小篆、刻符、摹印、虫书、署书、殳书、 隶书。汉时以六体教学童,有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鸟,并藁书、楷 书、悬针、垂露、飞白等二十余种之势,皆出于上六书,因事生变也。魏世又有八 分书,其字义训读,有史籀篇、苍颉篇、三苍、埤苍、广苍 等诸篇章,训诂、说文字林、音义、声韵、体势等诸书。自后汉佛法行于 中国,又得西域胡书,能以十四字贯一切音,文省而义广,谓之婆罗门书,与八体 六文之义殊别,今取以附体势之下。又后魏初定中原,军容号令,皆经夷语,后染 华俗,多不能通,故录其本言,相传教习,谓之“国语”今取以附音韵之末。又 后汉镌刻七经,著于石碑,皆蔡邕所书。魏正始中,又立三字石经,相承以为七经 正字。后魏之末,齐神武执政,自洛阳徙于鄴都,行至河阳,值岸崩,遂没于水。 其得至鄴者,不盈太半。至隋开皇六年,又自鄴京载入长安,置于秘书内省,议欲 补缉,立于国学。寻属隋乱,事遂寝废,营造之司,因用为柱础。贞观初,秘书监 臣魏徵,始收聚之,十不存一。其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并秦帝刻石,附于此 篇,以备小学。
凡六艺经纬六百二十七部,五千三百七十一卷。通计亡书,合九百五十部,七 千二百九十卷。
传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古之君子,多识而不穷, 畜疑以待问:学不逾等,教不陵节;言约而易晓,师逸而功倍;且耕且养,三年而 成一艺。自孔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学者离群索居,各为异说。至于 战国,典文遗弃,六经之儒,不能究其宗旨,多立小数,一经至数百万言。致令学 者难晓,虚诵问答,脣腐齿落而不知益。且先王设教,以防人欲,必本于人事,折 之中道。上天之命,略而罕言,方外之理,固所未说。至后汉好图谶,晋世重玄言, 穿凿妄作,日以滋生。先王正典,杂之以妖妄,大雅之论,汨之以放诞。陵夷至于 近代,去正转疏,无复师资之法。学不心解,专以浮华相尚,豫造杂难,拟为仇对, 遂有芟角、反对、互从等诸翻竞之说。驰骋烦言,以紊彝叙,哓哓成俗,而不知变, 此学者之蔽也。班固列六艺为九种,或以纬书解经,合为十种。
/>
乐书七卷后魏丞相士曹行参军信都芳撰。
乐杂书三卷
乐元一卷魏僧撰。
管弦记十卷凌秀撰。
乐要一卷何妥撰。
乐部一卷
春官乐部五卷梁有宋元嘉正声伎录一卷,张解撰,亡。
乐府声调六卷岐州刺史、沛国公郑译撰。
乐府声调三卷郑译撰。
乐经四卷
琴操三卷晋广陵相孔衍撰。
琴操钞二卷
琴操钞一卷
琴谱四卷戴氏撰。
琴经一卷
琴说一卷
琴历头簿一卷
新杂漆调弦谱一卷
乐谱四卷
乐谱集二十卷萧吉撰。
乐略四卷
乐律义四卷沈重撰。
钟律义一卷
乐簿十卷
齐朝曲簿一卷
大隋总曲簿一卷
推七音二卷并尺法。
乐论事一卷
乐事一卷
正声伎杂等曲簿一卷
太常寺曲名一卷
太常寺曲簿十一卷
歌曲名五卷
历代乐名一卷
钟磬志二卷公孙崇撰。
乐悬一卷何晏等撰议。
乐悬图一卷
钟律纬辩宗见一卷
当管七声二卷魏僧撰。
黄钟律一卷梁有钟律纬六卷,梁武帝撰,亡。
右四十二部,一百四十二卷。通计亡书,合四十六部,二百六十三卷。
乐者,先王所以致神祇,和邦国,谐万姓,安宾客,悦远人,所从来久矣。周 人存六代之乐,曰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护、大武。 其后衰微崩坏,及秦而顿灭。汉初,制氏虽纪其铿锵彭儛,而不能通其义。其后窦 公、河间献王、常山王、张禹,咸献乐书。魏、晋已后,虽加损益,去正转远, 事在声乐志。今录其见书,以补乐章之阙。
春秋经十一卷吴卫将军士燮注。
春秋左氏长经二十卷汉侍中贾逵章句。
春秋左氏解诂三十卷贾逵撰。
春秋左氏传解谊三十一卷汉九江太守服虔注。
春秋左氏传三十卷王肃注。
春秋左氏传三十卷董遇章句。
春秋左氏传义注十八卷孙毓注。
春秋左氏传十二卷魏司徒王朗撰。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杜预撰。
春秋杜氏、服氏注春秋左传十卷残缺。
春秋左氏传音三卷魏中散大夫嵇康撰。梁有服虔、杜预音三卷,魏高贵乡 公春秋左氏传音三卷,曹躯音、尚书左人郎荀讷等音四卷,亡。
春秋左氏传音三卷李轨撰。
春秋左氏传音三卷徐邈撰。
春秋释训一卷贾逵撰。
春秋左氏经传硃墨列一卷贾逵撰。
春秋释例十卷汉公车徵士颖容撰。梁有春秋左氏传条例九卷,汉大司 农郑众撰。
春秋左氏膏肓释疴十卷服虔撰。梁有春秋汉议驳二卷,服虔撰,亡。
驳何氏汉议二卷郑玄撰。
春秋成长说九卷服虔撰。梁有春秋左氏达义一卷,汉司徒掾王玢撰, 亡。
春秋塞难三卷服虔撰。梁有春秋杂议难五卷,汉少府孔融撰;春秋 左氏释驳一卷,王朗撰。亡。
春秋说要十卷魏乐平太守糜信撰。
春秋释例十五卷杜预撰。梁有春秋释例引序一卷,齐正员郎杜乾光撰, 亡。
春秋左氏传评二卷杜预撰。
春秋条例十一卷晋太尉刘寔撰。梁有春秋公羊达义三卷,刘寔撰,亡。
春秋经例十二卷晋方范撰。梁有春秋释滞十卷,晋尚书左丞殷兴撰, 春秋释难三卷,晋护军范坚撰。亡。
春秋左氏传条例二十五卷
春秋义例十卷
春秋左传例苑十九卷梁有春秋经传说例疑隐一卷,吴略撰;春秋左 氏分野一卷;春秋十二公名一卷,郑玄撰。亡。
春秋左氏经传通解四卷王述之撰。
春秋左氏传贾、服异同略五卷孙毓撰。
春秋左氏函传义十五卷干宝撰。
春秋左氏区别三十卷尚书功论郎何始真撰。
春秋文苑六卷
春秋丛林十二卷
春秋义林一卷
春秋大夫辞三卷
春秋嘉语六卷
春秋左氏诸大夫世谱十三卷
春秋五辩二卷梁五经博士沈宏撰。
春秋辩证六卷
春秋旨通十卷王述之撰。
春秋经传解六卷崔灵恩撰。
春秋申先儒传论十卷崔灵恩撰。
春秋左氏传立义十卷崔灵恩撰。
刘寔等集解春秋序一卷
春秋序论二卷干宝撰。
春秋序一卷贺道养注。
春秋序一卷崔灵恩撰。
春秋序一卷田元休注。
春秋左传杜预序集解一卷刘炫注。
春秋左氏经传义略二十五卷陈国子博士沈文阿撰。
王元规续沈文阿春秋左氏传义略十卷
春秋义略三十卷陈右军将军张冲撰。
春秋左氏义略八卷
春秋五十凡义疏二卷
春秋左氏传述义四十卷东京太学博士刘炫撰。
春秋序义疏一卷梁有春秋发题一卷,梁简文帝撰;春秋左氏图十 卷,汉太子太傅严彭祖撰;古今春秋盟会地图一卷。亡。
春秋公羊传十二卷严彭祖撰。
春秋公羊解诂十一卷汉谏议大夫何休注。
春秋公羊经传十三卷晋散骑常侍王愆期注。梁有春秋公羊传十二卷, 晋河南太守高龙注;春秋公羊传十四卷,孔衍集解;春秋公羊音,李轨、 晋徵士江淳撰,各一卷。
春秋繁露十七卷汉胶西相董仲舒撰。
春秋决事十卷董仲舒撰。
春秋决疑论一卷
春秋左氏膏盲十卷何休撰。
春秋谷梁废疾三卷何休撰。
春秋汉议十三卷何休撰。
驳何氏汉议二卷郑玄撰。梁有汉议驳二卷,服虔撰,亡。
驳何氏汉议叙一卷
春秋公羊墨守十四卷何休撰。
春秋公羊例序五卷刁氏撰。
春秋公羊谥例一卷何休撰。梁有春秋公羊传条例一卷,何休撰;春 秋公羊传问答五卷,荀爽问,魏安平太守徐钦答;春秋公羊论二卷,晋车骑 将军庾翼问,王愆期答。亡。
春秋公羊解序一卷鲜于公撰。
春秋公羊疏十二卷
春秋谷梁传十三卷吴仆射唐固注。梁有春秋谷梁传十五卷,汉谏议大 夫尹更始撰,亡。
春秋谷梁传十二卷魏乐平太守糜信注。
谷梁传十卷晋堂邑太守张靖注。梁有春秋谷梁传十三卷,晋给事郎徐 乾注;春秋谷梁传十卷,胡讷集解。亡。
春秋谷梁传十六卷程阐撰。
春秋谷梁传十四卷孔衍撰。
春秋谷梁传十二卷徐邈撰。
春秋谷梁传十四卷段肃注,疑汉人。
春秋谷梁传五卷孔君揩训,残缺。梁十四卷。
春秋谷梁传十二卷范甯集解。梁有谷梁音一卷,亡。
春秋谷梁传四卷残缺,张、程、孙、刘四家集解。
糜信理何氏汉议二卷魏人撰。
春秋谷梁传义十卷徐邈撰。
春秋议十卷何休撰。
徐邈答春秋谷梁义三卷
薄叔玄问谷梁义二卷梁四卷。
春秋谷梁传例一卷范宁撰。
春秋公羊、谷梁传十二卷晋博士刘兆撰。
春秋谷梁废疾三卷何休撰,郑玄释,张靖笺。
春秋公羊、谷梁二传评三卷
春秋三家经本训诂十二卷贾逵撰。宋有三家经二卷,亡。
春秋三传论十卷魏大长秋韩益撰。
春秋经合三传十卷潘叔度撰。
春秋成夺十卷潘叔度撰。
春秋三传评十卷胡讷撰。梁有春秋集三师难三卷,春秋集三传经解 十卷,胡讷撰。今亡。
春秋土地名三卷晋裴秀客京相璠等撰。
春秋外传国语二十卷贾逵注。
春秋外传国语二十一卷虞翻注。
春秋外传章句一卷王肃撰。梁二十二卷。
春秋外传国语二十二卷韦昭注。
春秋外传国语二十卷晋五经博士孔晁注。
春秋外传国语二十一卷唐固注。梁有春秋古今盟会地图一卷,亡。
右九十七部,九百八十三卷。通计亡书,合一百三十部,一千一百九十二卷。
春秋者,鲁史策书之名。昔成周微弱,典章沦废,鲁以周公之故,遗制尚 存。仲尼因其旧史,裁而正之,或婉而成章,以存大顺,或直书其事,以示首恶。 故有求名而亡,欲盖而彰,乱臣贼子,于是大惧。其所褒贬,不可具书,皆口授弟 子。弟子退而异说,左丘明恐失其真,乃为之传。遭秦灭学,口说尚存。汉初,有 公羊、谷梁、邹氏、夹氏,四家并行。王莽之乱,邹氏无师,夹氏亡。初,齐人胡 母子都传公羊春秋,授东海嬴公。嬴公授东海孟卿,孟卿授鲁人眭孟,眭孟授 东海严彭祖、鲁人颜安乐。故后汉公羊有严氏、颜氏之学,与谷梁三家并立。 汉末,何休又作公羊解说。而左氏汉初出于张苍之家,本无传者。至文帝 时,梁太傅贾谊为训诂,授赵人贯公。其后刘歆典校经籍,考而正之,欲立于学, 诸儒莫应。至建武中,尚书令韩歆请立而未行。时陈元最明左传,又上书讼之。 于是乃以魏郡李封为左氏博士。后群儒蔽固者,数廷争之。及封卒,遂罢。然 诸儒传左氏者甚众。永平中,能为左氏者,擢高第为讲郎。其后贾逵、服 虔并为训解。至魏,遂行于世。晋时,杜预又为经传集解。谷梁范甯注、 公羊何休注、左氏服虔、杜预注,俱立国学。然公羊、谷梁,但 试读文,而不能通其义。后学三传通讲,而左氏唯传服义。至隋,杜氏盛行, 服义及公羊、谷梁浸微,今殆无师说。
古文孝经一卷孔安国传。梁末亡逸,今疑非古本。
孝经一卷郑氏注。梁有马融、郑众注孝经二卷,亡。
孝经一卷王肃解。梁有魏散骑常侍苏林,吏部尚书何晏,光禄大夫刘邵、 孙氏等注孝经各一卷,亡。
孝经解赞一卷韦昭解。
孝经默注一卷徐整注。
集解孝经一卷谢万集。
集议孝经一卷晋中书郎荀昶撰,亡。
集议孝经一卷晋东阳太守袁敬仲集。梁有孝经皇义一卷,宋均撰;又 有晋给事中杨泓,处士虞槃佐、孙氏,东阳太守殷仲文,晋陵太守殷叔道,丹阳尹 车胤,孔光各注孝经一卷;荀昶注孝经二卷;宋何承天、费沈,齐光禄大 夫王玄载,国子博士明僧绍,梁五经博士严植之,尚书功论郎曹思文,羽林监江系 之,江逊等注孝经各一卷;释慧始注孝经一卷;陶弘景集注孝经一卷; 诸葛循孝经序一卷。亡。
孝经一卷释慧琳注。梁有晋穆帝时晋孝经一卷,武帝时送总明馆孝 经讲、议各一卷,宋大明中东宫讲,齐永明三年东宫讲,齐永明中 诸王讲及贺緌讲、议孝经义疏各一卷,齐临沂令李玉之为始兴王讲孝经 义疏二卷,亡。
孝经义疏十八卷梁武帝撰。梁有皇太子讲孝经义三卷,天监八年皇太 子讲孝经义一卷,梁简文孝经义疏五卷,萧子显孝经义疏一卷,亡。
孝经敬爱义一卷梁吏部尚书萧子显撰。
孝经私记四卷无名先生撰。
孝经义一卷
孝经义疏一卷赵景韶撰。
孝经义疏三卷皇侃撰。
孝经私记二卷周弘正撰。
古文孝经述义五卷刘炫撰。
孝经讲疏六卷徐孝克撰。
孝经义一卷梁扬州文学从事太史叔明撰。梁有孝经玄、孝经图各 一卷,孝经孔子图二卷,亡。
国语孝经一卷
右十八部,合六十三卷。通计亡书,合五十九部,一百一十四卷。
夫孝者,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自天子达于庶人,虽尊卑有差,及乎行孝, 其义一也。先王因之以治国家,化天下,故能不严而顺,不肃而成。斯实生灵之至 德,王者之要道。孔子既叙六经,题目不同,指意差别,恐斯道离散,故作孝经, 以总会之,明其枝流虽分,本萌于孝者也。遭秦焚书,为河间人颜芝所藏。汉初, 芝子贞出之,凡十八章,而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苍、谏议大夫翼奉、安昌侯 张禹,皆名其学。又有古文孝经,与古文尚书同出,而长孙有闺门一 章,其余经文,大较相似,篇简缺解,又有衍出三章,并前合为二十二章,孔安国 为之传。至刘向典校经籍,以颜本比古文,除其繁惑,以十八章为定。郑众、马融, 并为之注。又有郑氏注,相传或云郑玄,其立义与玄所注余书不同,故疑之。梁代, 安国及郑氏二家,并立国学,而安国之本,亡于梁乱。陈及周、齐,唯传郑氏。至 隋,秘书监王劭于京师访得孔传,送至河间刘炫。炫因序其得丧,述其议疏, 讲于人间,渐闻朝廷,后遂著令,与郑氏并立。儒者喧喧,皆云炫自作之,非孔旧 本,而秘府又先无其书。又云魏氏迁洛,未达华语,孝文帝命侯伏侯可悉陵,以夷 言译孝经之旨,教于国人,谓之国语孝经。今取以附此篇之末。
论语十卷郑玄注。梁有古文论语十卷,郑玄注;又王肃、虞翻、谯周 等注论语各十卷。亡。
论语九卷郑玄注,晋散骑常侍虞喜赞。
集解论语十卷何晏集。
集注论语六卷晋八卷,晋太保卫瓘注。梁有论语补阙二卷,宋明帝补 卫瓘阙,亡。
论语集义八卷晋尚书左中兵郎崔豹集。梁十卷。
论语十卷晋著作郎李充注。
集解论语十卷晋廷尉孙绰解。梁有盈氏及孟整注论语各十卷,亡。
集解论语十卷晋兗州别驾江熙解。
论语七卷卢氏注。梁有晋国子博士梁觊、益州刺史袁乔、尹毅、司徒左长 史张凭及阳惠明、宋新安太守孔澄之、齐员外郎虞遐及许容、曹思文注,释僧智略 解,梁太史叔明集解,陶弘景集注论语各十卷;又论语音二卷,徐邈等撰。 亡。
论语难郑一卷梁有古论语义注谱一卷,徐氏撰;论语隐义注三卷, 论语义注三卷。亡。
论语难郑一卷
论语标指一卷司马氏撰。
论语杂问一卷
论语孔子弟子目录一卷郑玄撰。
论语体略二卷晋太傅主簿郭象撰。
论语旨序三卷晋卫尉缪播撰。
论语释疑三卷王弼撰。
论语释一卷张凭撰。
论语释疑十卷晋尚书郎栾肇撰。梁有论语释驳三卷,王肃撰;论语 驳序二卷,栾肇撰;论语隐一卷,郭象撰;论语藏集解一卷,应琛撰; 论语释一卷,曹毗撰;论语君子无所争一卷,庾亮撰;论语释一卷, 李充撰;论语释一卷,庾翼撰;论语义一卷,王濛撰;又蔡系论语释 一卷,张隐论语释一卷,郄原通郑一卷,王氏修郑错一卷,姜处道 论释一卷。亡。
论语别义十卷范暠撰。梁有论语疏八卷,宋司空法曹张略等撰;新 书对张论十卷,虞喜撰。
论语义疏十卷褚仲都撰。
论语义疏十卷皇侃撰。
论语述义十卷刘炫撰。
论语义疏八卷
论语讲疏文句义五卷徐孝克撰,残缺。
论语义疏二卷张冲撰。梁有论语义注图十二卷,亡。
孔丛七卷陈胜博士孔鲋撰。梁有孔志十卷,梁太尉参军刘被撰,亡。
孔子家语二十一卷王肃解。梁有当家语二卷,魏博士张融撰,亡。
孔子正言二十卷梁武帝撰。
尔雅三卷汉中散大夫樊光注。梁有汉刘歆,犍为文学、中黄门李巡尔雅 各三卷,亡。
尔雅七卷孙炎注。
尔雅五卷郭璞注。
集注尔雅十卷梁黄门郎沈〔注。
尔雅音八卷秘书学士江氵崔撰。梁有尔雅音二卷,孙炎、郭璞撰。
尔雅图十卷郭璞撰。梁有尔雅图赞二卷,郭璞撰,亡。
广雅三卷魏博士张揖撰。梁有四卷。
广雅音四卷秘书学士曹宪撰。
小尔雅一卷李轨略解。
方言十三卷汉扬雄撰,郭璞注。
释名八卷刘熙撰。
辩释名一卷韦昭撰。
五经音十卷徐邈撰。
五经正名十二卷刘炫撰。
白虎通六卷
五经异义十卷后汉太尉祭酒许慎撰。
五经然否论五卷晋散骑常侍谯周撰。
五经拘沈十卷晋高凉太守杨方撰。
五经大义三卷戴逵撰。梁有通五经五卷,王氏撰;五经咨疑八卷, 周杨撰;五经异同评一卷,贺緌撰;五经秘表要三卷。亡。
五经大义十卷后周县伯中大夫樊文深撰。
经典大义十二卷沈文阿撰。
五经大义五卷何妥撰。
五经通义八卷梁九卷。
五经义六卷梁七卷。梁又有五经义略一卷,亡。
五经要义五卷梁十七卷,雷氏撰。
五经析疑二十八卷邯郸绰撰。
五经宗略二十三卷元延明撰。
五经杂义六卷孙暢之撰。
长春义记一百卷梁简文帝撰。
大义九卷
游玄桂林九卷张讥撰。
六经通数十卷梁舍人鲍泉撰。
七经义纲二十九卷樊文深撰。
七经论三卷樊文深撰。
质疑五卷樊文深撰。
经典玄儒大义序录二卷沈文阿撰。
玄义问答二卷
六艺论一卷郑玄撰。
圣证论十二卷王肃撰。
郑志十一卷魏侍中郑小同撰。
郑记六卷郑玄弟子撰。
谥法三卷刘熙撰。
谥法十卷特进、中军将军沈约撰。
谥法五卷梁太府卿贺緌撰。
江都集礼一百二十六卷
右七十三部,七百八十一卷。通计亡书,合一百一十六部,一千二十七卷。
论语者,孔子弟子所录。孔子既叙六经,讲于洙、泗之上,门徒三千,达 者七十。其与夫子应答,及私相讲肄,言合于道,或书之于绅,或事之无厌。仲尼 既没,遂缉而论之,谓之论语。汉初,有齐、鲁之说。其齐人传者二十二篇, 鲁人传者二十篇。齐则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宗畸、御史大夫贡禹、尚书令五鹿充宗、 胶东庸生。鲁则常山都尉龚奋、长信少府夏侯胜、韦丞相节侯父子、鲁扶卿、前将 军萧望之、安昌侯张禹,并名其学。张禹本授鲁论,晚讲齐论,后遂合而 考之,删其烦惑。除去齐论-问王、知道二篇,从鲁论二十篇为定, 号张侯论,当世重之。周氏、包氏为之章句,马融又为之训。又有古论语, 与古文尚书同出,章句烦省,与鲁论不异,唯分子张为二篇,故有二 十一篇。孔安国为之传。汉末,郑玄以张侯论为本,参考齐论、古论 而为之注。魏司空陈群、太常王肃、博士周生烈,皆为义说。吏部尚书何晏又为集 解。是后诸儒多为之注,齐论遂亡。古论先无师说,梁、陈之时,唯郑玄、 何晏立于国学,而郑氏甚微。周、齐,郑学独立。至隋,何、郑并行,郑氏盛于人 间。其孔丛、家语,并孔氏所传仲尼之旨。尔雅诸书,解古今之意, 并五经总义,附于此篇。
河图二十卷梁河图洛书二十四卷,目录一卷,亡。
河图龙文一卷
易纬八卷郑玄注。梁有九卷。
尚书纬三卷郑玄注,梁六卷。
尚书中候五卷郑玄注。梁有八卷,今残缺。
诗纬十八卷魏博士宋均注。梁十卷。
礼纬三卷郑玄注,亡。
礼记默房二卷宋均注。梁有三卷,郑玄注,亡。
乐纬三卷宋均注。梁有乐五鸟图一卷。亡。
春秋灾异十五卷郗萌撰。梁有春秋纬三十卷,宋均注;春秋内事 四卷,春秋包命二卷,春秋秘事十一卷,书、易、诗、孝经、春秋、河 洛纬秘要一卷,五帝钩命诀图一卷。亡。
孝经勾命诀六卷宋均注。
孝经援神契七卷宋均注。
孝经内事一卷梁有孝经杂纬十卷,宋均注;孝经元命包一卷, 孝经古秘援神二卷,孝经古秘图一卷,孝经左右握二卷,孝经左右 契图一卷,孝经雌雄图三卷,孝经异本雌雄图二卷,孝经分野图一 卷,孝经内事图二卷,孝经内事星宿讲堂七十二弟子图一卷,又口授图 一卷;又论语谶八卷,宋均注;孔老谶十二卷,老子河洛谶一卷, 尹公谶四卷,刘向谶一卷,杂谶书二十九卷,尧戒舜、禹一卷, 孔子王明镜一卷,郭文金雄记一卷,王子年歌一卷,嵩高道士歌 一卷。亡。
右十三部,合九十二卷。通计亡书,合三十二部,共二百三十二卷。
易曰:“河出图,洛出书。”然则圣人之受命也,必因积德累业,丰功厚 利,诚著天地,泽被生人,万物之所归往,神明之所福飨,则有天命之应。盖龟龙 衔负,出于河、洛,以纪易代之徵,其理幽昧,究极神道。先王恐其惑人,秘而不 传。说者又云,孔子既叙六经,以明天人之道,知后世不能稽同其意,故别立纬及 谶,以遗来世。其书出于前汉,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云自黄帝至周文 王所受本文。又别有三十篇,云自初起至于孔子,九圣之所增演,以广其意。又有 七经纬三十六篇,并云孔子所作,并前合为八十一篇。而又有尚书中候、 洛罪级、五行传、诗推度灾、氾历枢、含神务、孝经勾命 诀、援神契、杂谶等书。汉代有郗氏、袁氏说。汉末,郎中郗萌集图纬 谶杂占为五十篇,谓之春秋灾异。宋均、郑玄并为谶律之注。然其文辞浅俗, 颠倒舛谬,不类圣人之旨。相传疑世人造为之后,或者又加点窜,非其实录。起王 莽好符命,光武以图谶兴,遂盛行于世。汉时,又诏东平王苍正五经章句,皆命从 谶。俗儒趋时,益为其学,篇卷第目,转加增广。言五经者,皆凭谶为说。唯孔安 国、毛公、王璜、贾逵之徒独非之,相承以为妖妄,乱中庸之典。故因汉鲁恭王、 河间献王所得古文,参而考之,以成其义,谓之“古学”当世之儒,又非毁之, 竟不得行。魏代王肃,推引古学,以难其义。王弼、杜预,从而明之,自是古学稍 立。至宋大明中,始禁图谶,梁天监已后,又重其制。及高祖受禅,禁之逾切。炀 帝即位,乃发使四出,搜天下书籍与谶纬相涉者,皆焚之,为吏所纠者至死。自是 无复其学,秘府之内,亦多散亡。今录其见存,列于六经之下,以备异说。
三苍三卷郭璞注。秦相李斯作苍颉篇,汉扬雄作训纂篇,后汉郎 中贾鲂作滂喜篇,故曰三苍。梁有苍颉二卷,后汉司空杜林注,亡。
埤苍三卷张揖撰。梁有广苍一卷,樊恭撰,亡。
急就章一卷汉黄门令史游撰。
急就章二卷崔浩撰。
急就章三卷豆卢氏撰。
吴章二卷陆机撰。
小学篇一卷晋下邳内史王义撰。
少学九卷杨方撰。
始学一卷
劝学一卷蔡邕撰。有司马相如凡将篇,班固太甲篇、在昔篇, 崔瑗飞龙篇,蔡邕圣皇篇、黄初篇、吴章篇,蔡邕女史篇, 合八卷,又幼学二卷,硃育撰;始学十二卷,吴郎中项峻撰;又月仪 十二卷。亡。
发蒙记一卷晋著作郎束皙撰。
启蒙记三卷晋散骑常侍顾恺之撰。
启疑记三卷顾恺之撰。
千字文一卷梁给事郎周兴嗣撰。
千字文一卷梁国子祭酒萧子云注。
千字文一卷胡肃注。
篆书千字文一卷
演千字文五卷
草书千字文一卷
古今字诂三卷张揖撰。梁有难字一卷,错误字一卷,并张揖撰; 异字二卷,硃育撰;字属一卷,贾鲂撰。亡。
杂字解诂四卷魏掖庭右丞周氏撰。梁有解文字七卷,周成撰;字义 训音六卷,古今字苑十卷,曹侯彦撰。亡。
杂字指一卷后汉太子中庶子郭显卿撰。
字指二卷晋朝议大夫李彤撰。梁有单行字四卷,李彤撰;又字偶 五卷。亡。
说文十五卷许慎撰。梁有演说文一卷,庾俨默注,亡。
说文音隐四卷
字林七卷晋弦令吕忱撰。
字林音义五卷宋扬州督护吴恭撰。
古今字书十卷
字书三卷
字书十卷
字统二十一卷阳承庆撰。
玉篇三十一卷陈左卫将军顾野王撰。
字类叙评三卷侯洪伯撰。
要字苑一卷宋豫章太守谢康乐撰。梁有常用字训一卷,殷仲堪撰; 要用字对误四卷,梁轻车参军邹诞生撰,亡。
要用杂字三卷邹里撰。梁有文字要记三卷,王义撰,亡。
俗语难字一卷秘书少监王劭撰。
杂字要三卷密州行参军李少通撰。
文字整疑一卷
正名一卷
文字集略六卷梁文贞处士阮孝绪撰。
今字辩疑三卷李少通撰。
异字同音一卷梁有释字同音三卷,宋散骑常侍吉文甫撰。
字宗三卷薛立撰。
文字谱一卷梁有古今文字序一卷,刘歊撰;文字统略一卷,焦子 明撰。亡。
文字辩嫌一卷彭立撰。
辩字一卷戴规撰。
杂字音一卷
借音字一卷
音书考源一卷
声韵四十一卷周研撰。
声类十卷魏左校令李登撰。
韵集十卷
韵集六卷晋安复令吕静撰。
四声韵林二十八卷张谅撰。
韵集八卷段弘撰。
群玉典韵五卷梁有文章音韵二卷,王该撰;又五音韵五卷。亡。
韵略一卷阳休之撰。
修续音韵诀疑十四卷李概撰。
纂韵钞十卷
四声指归一卷刘善经撰。
四声一卷梁太子少傅沈约撰。
四声韵略十三卷夏侯咏撰。
音谱四卷李概撰。
韵英三卷释静洪撰。
通俗文一卷服虔撰。
训俗文字略一卷后齐黄门郎颜之推撰。
证俗音字略六卷梁有诂幼二卷,颜延之撰;广诂幼一卷,宋给事 中荀楷撰。亡。
文字音七卷晋荡昌长王延撰。梁有纂文三卷,亡。
翻真语一卷王延撰。
真言鉴诫一卷
字书音同异一卷
叙同音义三卷
河洛语音一卷王长孙撰。
国语十五卷
国语十卷
鲜卑语五卷
国语物名四卷后魏侯伏侯可悉陵撰。
国语真歌十卷
国语杂物名三卷侯伏侯可悉陵撰。
国语十八传一卷
国语御歌十一卷
鲜卑语十卷
国语号令四卷
国语杂文十五卷
鲜卑号令一卷周武帝撰。
杂号令一卷
古文官书一卷后汉议郎卫敬仲撰。
古今奇字一卷郭显卿撰。
六文书一卷
四体书势一卷晋长水校尉卫恆撰。
杂体书九卷释正度撰。
古今八体六文书法一卷
古今篆隶杂字体一卷萧子政撰。
古今文等书一卷
篆隶杂体书二卷
文字图二卷
古今字图杂录一卷秘书学士曹宪撰。
婆罗门书一卷梁有扶南胡书一卷。
外国书四卷
秦皇东巡会稽刻石文一卷
一字石经周易一卷梁有三卷。
一字石经尚书六卷梁有今字石经郑氏尚书八卷,亡
一字石经鲁诗六卷梁有毛诗二卷,亡。
一字石经仪礼九卷
一字石经春秋一卷梁有一卷。
一字石经公羊传九卷
一字石经论语一卷梁有二卷。
一字石经典论一卷
三字石经尚书九卷梁有十三卷。
三字石经尚书五卷
三字石经春秋三卷梁有十二卷。
右一百八部,四百四十七卷。通计亡书,合一百三十五部,五百六十九卷。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谓书字。“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说者以为书之所起,起自黄帝苍颉。比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著于竹帛 谓之书。故有象形、谐声、会意、转注、假借、处事六义之别。古者童子示而不诳, 六年教之数与方名。十岁入小学,学书计。二十而冠,始习先王之道,故能成其德 而任事。然自苍颉讫于汉初,书经五变:一曰古文,即苍颉所作。二曰大篆,周宣 王时史籀所作。三曰小篆,秦时李斯所作。四曰隶书,程邈所作。五曰草书,汉初 作。秦世既废古文,始用八体,有大篆、小篆、刻符、摹印、虫书、署书、殳书、 隶书。汉时以六体教学童,有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鸟,并藁书、楷 书、悬针、垂露、飞白等二十余种之势,皆出于上六书,因事生变也。魏世又有八 分书,其字义训读,有史籀篇、苍颉篇、三苍、埤苍、广苍 等诸篇章,训诂、说文字林、音义、声韵、体势等诸书。自后汉佛法行于 中国,又得西域胡书,能以十四字贯一切音,文省而义广,谓之婆罗门书,与八体 六文之义殊别,今取以附体势之下。又后魏初定中原,军容号令,皆经夷语,后染 华俗,多不能通,故录其本言,相传教习,谓之“国语”今取以附音韵之末。又 后汉镌刻七经,著于石碑,皆蔡邕所书。魏正始中,又立三字石经,相承以为七经 正字。后魏之末,齐神武执政,自洛阳徙于鄴都,行至河阳,值岸崩,遂没于水。 其得至鄴者,不盈太半。至隋开皇六年,又自鄴京载入长安,置于秘书内省,议欲 补缉,立于国学。寻属隋乱,事遂寝废,营造之司,因用为柱础。贞观初,秘书监 臣魏徵,始收聚之,十不存一。其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并秦帝刻石,附于此 篇,以备小学。
凡六艺经纬六百二十七部,五千三百七十一卷。通计亡书,合九百五十部,七 千二百九十卷。
传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古之君子,多识而不穷, 畜疑以待问:学不逾等,教不陵节;言约而易晓,师逸而功倍;且耕且养,三年而 成一艺。自孔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学者离群索居,各为异说。至于 战国,典文遗弃,六经之儒,不能究其宗旨,多立小数,一经至数百万言。致令学 者难晓,虚诵问答,脣腐齿落而不知益。且先王设教,以防人欲,必本于人事,折 之中道。上天之命,略而罕言,方外之理,固所未说。至后汉好图谶,晋世重玄言, 穿凿妄作,日以滋生。先王正典,杂之以妖妄,大雅之论,汨之以放诞。陵夷至于 近代,去正转疏,无复师资之法。学不心解,专以浮华相尚,豫造杂难,拟为仇对, 遂有芟角、反对、互从等诸翻竞之说。驰骋烦言,以紊彝叙,哓哓成俗,而不知变, 此学者之蔽也。班固列六艺为九种,或以纬书解经,合为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