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一掌定乾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哈尔滨,道外十六道街,东兴旅店。
这是洛海川遇刺后的第三天。
沈骥和栾挺兄弟两人,清晨五点就早早起身,练了两趟拳之后就出了门,到正阳大街一个早点摊草草吃了根油条,就和前两天一样,来到位于北五道街附近的同记商场一带,和一群衣衫褴褛的穷汉子一起等活儿干。
正阳街,是道外最繁华的商业街和中心街道。
哈尔滨本是一座新城,随着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建,俄国人大量进入这座城市,铁路成了哈尔滨的命脉,使这座城市从原本的江边小渔村,一天天鲜活起来,慢慢发展成了一座号称“东方莫斯科”的名城。
中东铁路从南到北延伸过松花江,路西为道里区,路东为道外区,当时的道里区一度是中东铁路当局的管辖区,聚集了十几万洋人,而道外区,才是中国人的地盘。
此时是1931年,民国二十年,道外区的正阳街,已经发展成一条繁荣的商业大街,大小商号几百家,百货商店出名的有同记商场、大罗新商场,老鼎丰的甜食、世一堂的中药、亨得利的钟表眼镜,毛皮行,饭店,旅馆,官办的民办的银行钱庄,还有许多从外国舶来的洋货,什么洋布洋铁,洋钉洋蜡,洋火洋肠……
沈骥和栾挺,三天前的那个晚上,来到距离正阳街不远的东兴旅馆求宿,因为身上没有银钱,沈骥如实相告,店主是个好心人,看两人相貌端正,穿着干净,知道这是闯关东遭了难的,于是收了两人住下,还指点两人一个谋生的办法---到脚行当苦力。
起初的时候,栾挺对这种苦力活很是排斥,他觉得以自己的一身本事,居然要靠去给人扛包推车谋生,岂不是侮辱了师父多年的心血调教?
沈骥倒是豁达,他劝栾挺大丈夫能屈能伸,闯关东路上没吃没喝,半块锅巴两人能推让一天,现在到了这只要肯卖力气就能吃饱饭的地方,还矫情什么?
栾挺虽不情愿,还是听了师哥的话,两人来到了正阳街上,有那位好心店主的推荐,倒是还算顺利的进了脚行,也没受到什么排挤,但由于人生路不熟,口音还有些障碍,这两三天的时间里,两人每天赚的一点钱也仅能糊口而已,连旅馆的房钱都付不起。
所以这一天,两人早早就起身,期待着今天的活计能多一些。
但天不遂人愿,两人刚站到正阳街上,天就蒙蒙的下起了细雨,直到上午十点多才停,沈骥和栾挺在细雨里瑟瑟的站了一个上午,也没等到什么活儿,直到雨停了之后,那些贩货的客商多了起来,两人才接了几个活,赚了点零钱。
转眼到了正午时分,两人的肚子又咕噜咕噜叫了起来,眼看没什么活儿了,两人只好收拾了帮人干活的绳索和挑杆,准备去北市场那边吃点东西,填填肚子,下午再继续来等活儿。
洛海川遇刺一事疑云密布,八卦门风雨飘摇,师父柳泉下落不明,可现在这些事对于兄弟俩来说,一件也出不上力,他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先吃饱饭,立稳脚,让自己活下去。
道外的北市场距离正阳街不远,这里是五行八作荟萃之地,遍地是饭馆小吃,杂耍魔术,相声大鼓,也有一些拳师为了糊口,当街打拳卖艺。
当时有句行话,叫做:人贫当街卖艺,虎瘦拦路伤人。说的就是这些打把式卖艺的人。
两人来到北市场,便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高声叫好,中间圈子里有人不断呼喝,夹杂着使器械的风声,好不热闹。
同为习武之人,两人一见有拳看,顿时来了兴致,挤进人群看了几眼,便发现这只是个普通江湖把式,那打拳卖艺的两人,一个把大刀抡的眼花缭乱,另一个打的罗汉拳,也是虎虎生风,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都是花架子,唬人的。
真要动手的话,沈骥在一个照面之中就能将那把大刀夺下来,捎带脚把另一人摔个狗啃泥。
两人看了一会,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转头离去,继续往前走。
路边有个面摊,沈骥当先寻个座位坐下,抬头喊道:“掌柜的,两碗光面。”
光面,就是只放几粒盐没有任何作料和配菜的面条,清汤清水,又叫阳春面。
这种面差不多是穷人最常吃的东西了,没什么滋味,果腹而已。
两人都是练武的身子,饭量本来就大,今天又起的早,此时唏哩呼噜连汤带面下了肚,才稍觉有些垫底,沈骥放下了筷子,正琢磨着下一步该如何做,才能尽快在哈尔滨立足,栾挺刚好喝了面汤,一抹嘴,对沈骥说:“师哥,咱们这么着干苦力,也就能糊口,这得什么时候能立足?”
沈骥叹口气:“不然还能怎么办,咱们又不会做别的,总不能去偷去抢吧?或者,那些打把式卖艺的,赚的比我们多,可是咱这是真功夫,不能轻露的。”
栾挺嘿嘿一笑:“但是你想一想师哥,咱们的功夫要是不露,怎么能在哈尔滨真正立足?又怎么能有机会帮洛师叔报仇?再说,那些干苦力的都是跑腿子,吃了上顿没下顿,过了今天没明天,咱跟那些人混在一起,能有啥出息?”
 ... -->>
哈尔滨,道外十六道街,东兴旅店。
这是洛海川遇刺后的第三天。
沈骥和栾挺兄弟两人,清晨五点就早早起身,练了两趟拳之后就出了门,到正阳大街一个早点摊草草吃了根油条,就和前两天一样,来到位于北五道街附近的同记商场一带,和一群衣衫褴褛的穷汉子一起等活儿干。
正阳街,是道外最繁华的商业街和中心街道。
哈尔滨本是一座新城,随着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建,俄国人大量进入这座城市,铁路成了哈尔滨的命脉,使这座城市从原本的江边小渔村,一天天鲜活起来,慢慢发展成了一座号称“东方莫斯科”的名城。
中东铁路从南到北延伸过松花江,路西为道里区,路东为道外区,当时的道里区一度是中东铁路当局的管辖区,聚集了十几万洋人,而道外区,才是中国人的地盘。
此时是1931年,民国二十年,道外区的正阳街,已经发展成一条繁荣的商业大街,大小商号几百家,百货商店出名的有同记商场、大罗新商场,老鼎丰的甜食、世一堂的中药、亨得利的钟表眼镜,毛皮行,饭店,旅馆,官办的民办的银行钱庄,还有许多从外国舶来的洋货,什么洋布洋铁,洋钉洋蜡,洋火洋肠……
沈骥和栾挺,三天前的那个晚上,来到距离正阳街不远的东兴旅馆求宿,因为身上没有银钱,沈骥如实相告,店主是个好心人,看两人相貌端正,穿着干净,知道这是闯关东遭了难的,于是收了两人住下,还指点两人一个谋生的办法---到脚行当苦力。
起初的时候,栾挺对这种苦力活很是排斥,他觉得以自己的一身本事,居然要靠去给人扛包推车谋生,岂不是侮辱了师父多年的心血调教?
沈骥倒是豁达,他劝栾挺大丈夫能屈能伸,闯关东路上没吃没喝,半块锅巴两人能推让一天,现在到了这只要肯卖力气就能吃饱饭的地方,还矫情什么?
栾挺虽不情愿,还是听了师哥的话,两人来到了正阳街上,有那位好心店主的推荐,倒是还算顺利的进了脚行,也没受到什么排挤,但由于人生路不熟,口音还有些障碍,这两三天的时间里,两人每天赚的一点钱也仅能糊口而已,连旅馆的房钱都付不起。
所以这一天,两人早早就起身,期待着今天的活计能多一些。
但天不遂人愿,两人刚站到正阳街上,天就蒙蒙的下起了细雨,直到上午十点多才停,沈骥和栾挺在细雨里瑟瑟的站了一个上午,也没等到什么活儿,直到雨停了之后,那些贩货的客商多了起来,两人才接了几个活,赚了点零钱。
转眼到了正午时分,两人的肚子又咕噜咕噜叫了起来,眼看没什么活儿了,两人只好收拾了帮人干活的绳索和挑杆,准备去北市场那边吃点东西,填填肚子,下午再继续来等活儿。
洛海川遇刺一事疑云密布,八卦门风雨飘摇,师父柳泉下落不明,可现在这些事对于兄弟俩来说,一件也出不上力,他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先吃饱饭,立稳脚,让自己活下去。
道外的北市场距离正阳街不远,这里是五行八作荟萃之地,遍地是饭馆小吃,杂耍魔术,相声大鼓,也有一些拳师为了糊口,当街打拳卖艺。
当时有句行话,叫做:人贫当街卖艺,虎瘦拦路伤人。说的就是这些打把式卖艺的人。
两人来到北市场,便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高声叫好,中间圈子里有人不断呼喝,夹杂着使器械的风声,好不热闹。
同为习武之人,两人一见有拳看,顿时来了兴致,挤进人群看了几眼,便发现这只是个普通江湖把式,那打拳卖艺的两人,一个把大刀抡的眼花缭乱,另一个打的罗汉拳,也是虎虎生风,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都是花架子,唬人的。
真要动手的话,沈骥在一个照面之中就能将那把大刀夺下来,捎带脚把另一人摔个狗啃泥。
两人看了一会,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转头离去,继续往前走。
路边有个面摊,沈骥当先寻个座位坐下,抬头喊道:“掌柜的,两碗光面。”
光面,就是只放几粒盐没有任何作料和配菜的面条,清汤清水,又叫阳春面。
这种面差不多是穷人最常吃的东西了,没什么滋味,果腹而已。
两人都是练武的身子,饭量本来就大,今天又起的早,此时唏哩呼噜连汤带面下了肚,才稍觉有些垫底,沈骥放下了筷子,正琢磨着下一步该如何做,才能尽快在哈尔滨立足,栾挺刚好喝了面汤,一抹嘴,对沈骥说:“师哥,咱们这么着干苦力,也就能糊口,这得什么时候能立足?”
沈骥叹口气:“不然还能怎么办,咱们又不会做别的,总不能去偷去抢吧?或者,那些打把式卖艺的,赚的比我们多,可是咱这是真功夫,不能轻露的。”
栾挺嘿嘿一笑:“但是你想一想师哥,咱们的功夫要是不露,怎么能在哈尔滨真正立足?又怎么能有机会帮洛师叔报仇?再说,那些干苦力的都是跑腿子,吃了上顿没下顿,过了今天没明天,咱跟那些人混在一起,能有啥出息?”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