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1/2)
百度小说 www.bdxs.cc,重生北魏末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在设立科举制时,尤其是唐代统治者,面对关陇门阀,不可避免的需要做出一系列妥协。
高澄则全然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出身六镇的鲜卑勋贵们,还没有完成从武人群体到门阀士族的转变,而武将的升迁速度,在乱世之中,也远远高于文官群体。
排除高澄亲信这类特殊群体,文官需要在任期内凭政绩升迁,即使高澄为了迅速提拔人才,将六年的期限缩短,但也许等待三年。
而武将只需战场立功,就能迅速得到升迁,如段韶、斛律光之类自小习练骑射勋贵子弟,他们的第一选择依旧是从军。
通过征战获取功绩,从而快速提升,达到一定高度,真要厌倦了军旅,再去选择武官转文职,往中央担任清贵职位。
因此高澄创立科举制,所面对的阻力与隋唐相比,天差地别。
不可能指望被六镇勋贵排挤、打压的河北士族,能够逼迫高澄如隋唐一般做出大幅度的让步。
更何况,九品中正制延续到如今这个时代,早就不复两晋时的鼎盛。
许多有识之士经过两晋教训,也清晰认识到它的弊端,并着手采用其它选官方式对其进行补充,例如前文提到的南梁五经考试。
杨坚这么一个靠着门阀支持,捡漏上位的皇帝,能够废除这项看似符合门阀利益的选官制度,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时人对待九品中正的态度。
其之所以一直存续,只不过是没有合适的代替者出现。
而高澄,计划提前六十八年创立科举制度,用它来代替九品中正制,将其彻底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高澄详细的向亲信们阐述自己对科举制的设想。
首先,它不限制考生的出身,无论士族还是寒门,甚至贩夫走卒,只需识字,都可应考,以三年为期。
其次,它必须层层分级,考生需通过县试、州试、京试,京试由高澄自己亲自主持并录取,之所以没有安排殿试,自然是不希望这些被录取的官员,与天子门生的称呼产生丝毫联系。
关于这一点,待将来高氏篡国,再做修改即可,一项新兴的制度,必然是要经过不断的完善才能走向成熟。
对于通过各级考试所获得的利好,高澄也有考量,他会在普及蒙学的同时,在州县大力推广官学,通过县试之人,可以就读于县学;通过州试者也可以在州学求学;而最终通过京试的幸运儿,即可授官。
高澄计划效仿明清制度,为州县官学的生员们发放廪膳,补助生活,每人月给廪米六斗。
一般来说,能在官学求学的生员多会是寒门生员,士族高门看不上这种公家教育,他们更... -->>
隋唐在设立科举制时,尤其是唐代统治者,面对关陇门阀,不可避免的需要做出一系列妥协。
高澄则全然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出身六镇的鲜卑勋贵们,还没有完成从武人群体到门阀士族的转变,而武将的升迁速度,在乱世之中,也远远高于文官群体。
排除高澄亲信这类特殊群体,文官需要在任期内凭政绩升迁,即使高澄为了迅速提拔人才,将六年的期限缩短,但也许等待三年。
而武将只需战场立功,就能迅速得到升迁,如段韶、斛律光之类自小习练骑射勋贵子弟,他们的第一选择依旧是从军。
通过征战获取功绩,从而快速提升,达到一定高度,真要厌倦了军旅,再去选择武官转文职,往中央担任清贵职位。
因此高澄创立科举制,所面对的阻力与隋唐相比,天差地别。
不可能指望被六镇勋贵排挤、打压的河北士族,能够逼迫高澄如隋唐一般做出大幅度的让步。
更何况,九品中正制延续到如今这个时代,早就不复两晋时的鼎盛。
许多有识之士经过两晋教训,也清晰认识到它的弊端,并着手采用其它选官方式对其进行补充,例如前文提到的南梁五经考试。
杨坚这么一个靠着门阀支持,捡漏上位的皇帝,能够废除这项看似符合门阀利益的选官制度,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时人对待九品中正的态度。
其之所以一直存续,只不过是没有合适的代替者出现。
而高澄,计划提前六十八年创立科举制度,用它来代替九品中正制,将其彻底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高澄详细的向亲信们阐述自己对科举制的设想。
首先,它不限制考生的出身,无论士族还是寒门,甚至贩夫走卒,只需识字,都可应考,以三年为期。
其次,它必须层层分级,考生需通过县试、州试、京试,京试由高澄自己亲自主持并录取,之所以没有安排殿试,自然是不希望这些被录取的官员,与天子门生的称呼产生丝毫联系。
关于这一点,待将来高氏篡国,再做修改即可,一项新兴的制度,必然是要经过不断的完善才能走向成熟。
对于通过各级考试所获得的利好,高澄也有考量,他会在普及蒙学的同时,在州县大力推广官学,通过县试之人,可以就读于县学;通过州试者也可以在州学求学;而最终通过京试的幸运儿,即可授官。
高澄计划效仿明清制度,为州县官学的生员们发放廪膳,补助生活,每人月给廪米六斗。
一般来说,能在官学求学的生员多会是寒门生员,士族高门看不上这种公家教育,他们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