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牛吏之帝王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贺长年叛乱过后,皇帝深知军屯之弊,当时就决定要撤消军屯,取消各屯田将军的编制,将田地授给一直在耕作的将士,将他们都变为编户齐民。
但是他并没有立即动手,因为时间段太敏感,刚反了贺长年,就要收拾其他的屯田将军,万一这些人被逼急了也跟着造反怎么办
皇帝在左冯翊时,安排了抚民营屯田,南城营在弘农屯田,当时是划作了几块,抚民营分成四大块,分属四个屯田都尉,南城营有两个屯田都尉。
皇帝初入长安时解散了赤眉军大营,有些将军和士卒不愿意归民,皇帝便临时设了六个屯田营,分别在上林苑和高陵等地屯田。后来逄安从陈仓回到长安,他手下的老卒又留了一个营在右扶风屯田,加上六个屯田都尉,除了边郡之外,大汉一共有十三个营从事军屯,归七个将军和六个都尉管理。
等到上林苑两营覆灭,屯田营就只剩下了十一个。这十一个屯田营是相对规模较大的,还有一些零星的小营,都可以忽略不计。
屯田营由屯田将军和屯田都尉管理,将军几乎一人说了算,自治度很高,都尉还要对抚民将军和南城将军负责,自治度稍差。屯田营自己养活自己,每年向朝廷上缴军粮,之后便没什么别的事儿了。
军屯在一开始的时候,为皇帝提供了军粮支撑,主要是抚民营和南城营下属的六个营,管理比较正规,也很卖力地耕作,在长安朝廷建立的初期发挥了大作用。抚民将军和南城将军也因此得到皇帝重用,六个屯田都尉得到赏赐,都被赐爵关内侯。
但是到了后期,屯田将军和都尉都有点偷奸耍滑了,渐渐开始为自己谋私利,而屯田所得不是交朝廷,就是交营里,个人没什么所得,士兵们的积极性也不高。反不如后期兴起的民屯,流民们可以自留五成到六成,有耕作积极性,在管理上也比较正规。
因为贺长年和吕岩谋反案,皇帝看到了军屯的隐患,想用雷霆手段撤消军屯,又担心这些人兔死狐悲,想起贺长年和吕岩的下场,铤而走险,起兵反抗,毕竟从实际上来说,这是要砸各位屯田将军和屯田都尉的金饭碗。
对这些以造反起家的将领们,不能以常理度之,一般的朝廷大员、世袭的侯爵要举事前都会前思后想,考虑考虑后果,这些人却可能脑袋一热,说反就反了。
皇帝要降低成本,避免动乱,于是借着正旦大朝各位将军都尉都在长安的时机,下令裁撤军屯,并派官吏去收田,再直接将田授予将士们。将屯田将军的私人部曲变为朝廷的编户齐民。
底层士卒肯定是支持这条政令的,当年他们跟着将军和都尉屯田就错了,人家几年前转民的兄弟们都得到授田,通过努力劳作,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唯有他们又多受了几年盘剥。虽然各屯田营都多少干些老本行,偷偷做点没本钱的买卖,但是大头是将军和都尉的,其余各级将领也跟着吃肉喝汤,普通士兵恐怕连汤都喝不上几口。
屯田营的头头脑脑们肯定不情愿,他们也是屯田营的受益者。屯田官兵可是有武装的,所以这事儿得有军方配合,但是鸟无头不飞,只要屯田将军都尉们不在场,这事儿就好办多了。他们的属下将领没那么大的胆量和能量。
等到这事做完了,将军都尉们再回去也不济事了,队伍已经散了,士兵们早就各自过自己的小日子去了。
对于屯田将军都尉们来说,这事儿简直是晴天霹雳,好好地在长安过年,怎么就被拆家了?皇帝这么干不讲究啊!
皇帝才不管他们怎么想,跟他们讲究什么?爵位都给了,都是好吃好喝的人上人,朝廷对得起他们了,现在朝廷要行政令,还得征求每个人同意?
每个屯田营都是将军都尉的摇钱树,他们靠着这个中饱私囊,压榨士卒,个个都是恶霸,一方巨富,谁能同意?万一再闹出个谋反之事还得乱上一阵子。
各位将军都尉离了自己的地盘,那就是离了水的龙,没什么能为,只能是吵闹,他们又不敢去找皇帝闹,只好去找身在长安的樊崇和谢禄等首领,说皇帝过河拆桥,要对赤眉系下手。
他们想让老头领们帮着出头,让他们回去种田。
没想到樊崇眼睛一瞪,斥道:“种什么田!从前没看到你们这么爱种田!在长安不好吗?陛下又没有亏了你们,原来你就是个泥腿子,现在是堂堂侯爵,还想怎么样?那么多兄弟都在长安安下了家,陛下皆赐给宅第,日子过得好着呢,人家都能行,你们怎么就不行?”
将军和都尉们见老首领都不支持,顿时就泄了气,满腔怒火憋了回去,无处发泄。
琅琊将军将球票撕得粉碎,生气地道:“什么破球赛?有什么好看的!皇帝欺负我们也就罢了,当年都是兄弟,如今怎么就没人站出来帮我们说话?”
他哪里想得到,这些闲在长安的... -->>
贺长年叛乱过后,皇帝深知军屯之弊,当时就决定要撤消军屯,取消各屯田将军的编制,将田地授给一直在耕作的将士,将他们都变为编户齐民。
但是他并没有立即动手,因为时间段太敏感,刚反了贺长年,就要收拾其他的屯田将军,万一这些人被逼急了也跟着造反怎么办
皇帝在左冯翊时,安排了抚民营屯田,南城营在弘农屯田,当时是划作了几块,抚民营分成四大块,分属四个屯田都尉,南城营有两个屯田都尉。
皇帝初入长安时解散了赤眉军大营,有些将军和士卒不愿意归民,皇帝便临时设了六个屯田营,分别在上林苑和高陵等地屯田。后来逄安从陈仓回到长安,他手下的老卒又留了一个营在右扶风屯田,加上六个屯田都尉,除了边郡之外,大汉一共有十三个营从事军屯,归七个将军和六个都尉管理。
等到上林苑两营覆灭,屯田营就只剩下了十一个。这十一个屯田营是相对规模较大的,还有一些零星的小营,都可以忽略不计。
屯田营由屯田将军和屯田都尉管理,将军几乎一人说了算,自治度很高,都尉还要对抚民将军和南城将军负责,自治度稍差。屯田营自己养活自己,每年向朝廷上缴军粮,之后便没什么别的事儿了。
军屯在一开始的时候,为皇帝提供了军粮支撑,主要是抚民营和南城营下属的六个营,管理比较正规,也很卖力地耕作,在长安朝廷建立的初期发挥了大作用。抚民将军和南城将军也因此得到皇帝重用,六个屯田都尉得到赏赐,都被赐爵关内侯。
但是到了后期,屯田将军和都尉都有点偷奸耍滑了,渐渐开始为自己谋私利,而屯田所得不是交朝廷,就是交营里,个人没什么所得,士兵们的积极性也不高。反不如后期兴起的民屯,流民们可以自留五成到六成,有耕作积极性,在管理上也比较正规。
因为贺长年和吕岩谋反案,皇帝看到了军屯的隐患,想用雷霆手段撤消军屯,又担心这些人兔死狐悲,想起贺长年和吕岩的下场,铤而走险,起兵反抗,毕竟从实际上来说,这是要砸各位屯田将军和屯田都尉的金饭碗。
对这些以造反起家的将领们,不能以常理度之,一般的朝廷大员、世袭的侯爵要举事前都会前思后想,考虑考虑后果,这些人却可能脑袋一热,说反就反了。
皇帝要降低成本,避免动乱,于是借着正旦大朝各位将军都尉都在长安的时机,下令裁撤军屯,并派官吏去收田,再直接将田授予将士们。将屯田将军的私人部曲变为朝廷的编户齐民。
底层士卒肯定是支持这条政令的,当年他们跟着将军和都尉屯田就错了,人家几年前转民的兄弟们都得到授田,通过努力劳作,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唯有他们又多受了几年盘剥。虽然各屯田营都多少干些老本行,偷偷做点没本钱的买卖,但是大头是将军和都尉的,其余各级将领也跟着吃肉喝汤,普通士兵恐怕连汤都喝不上几口。
屯田营的头头脑脑们肯定不情愿,他们也是屯田营的受益者。屯田官兵可是有武装的,所以这事儿得有军方配合,但是鸟无头不飞,只要屯田将军都尉们不在场,这事儿就好办多了。他们的属下将领没那么大的胆量和能量。
等到这事做完了,将军都尉们再回去也不济事了,队伍已经散了,士兵们早就各自过自己的小日子去了。
对于屯田将军都尉们来说,这事儿简直是晴天霹雳,好好地在长安过年,怎么就被拆家了?皇帝这么干不讲究啊!
皇帝才不管他们怎么想,跟他们讲究什么?爵位都给了,都是好吃好喝的人上人,朝廷对得起他们了,现在朝廷要行政令,还得征求每个人同意?
每个屯田营都是将军都尉的摇钱树,他们靠着这个中饱私囊,压榨士卒,个个都是恶霸,一方巨富,谁能同意?万一再闹出个谋反之事还得乱上一阵子。
各位将军都尉离了自己的地盘,那就是离了水的龙,没什么能为,只能是吵闹,他们又不敢去找皇帝闹,只好去找身在长安的樊崇和谢禄等首领,说皇帝过河拆桥,要对赤眉系下手。
他们想让老头领们帮着出头,让他们回去种田。
没想到樊崇眼睛一瞪,斥道:“种什么田!从前没看到你们这么爱种田!在长安不好吗?陛下又没有亏了你们,原来你就是个泥腿子,现在是堂堂侯爵,还想怎么样?那么多兄弟都在长安安下了家,陛下皆赐给宅第,日子过得好着呢,人家都能行,你们怎么就不行?”
将军和都尉们见老首领都不支持,顿时就泄了气,满腔怒火憋了回去,无处发泄。
琅琊将军将球票撕得粉碎,生气地道:“什么破球赛?有什么好看的!皇帝欺负我们也就罢了,当年都是兄弟,如今怎么就没人站出来帮我们说话?”
他哪里想得到,这些闲在长安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